《北史·序传》的记载: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即皋陶,颛顼第七子),为尧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徵字德灵,为翼隷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隐伊侯之墟,食木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周时,裔孙曰乾,娶于益寿氏女婴敷。生子耳,字伯阳,为柱下史。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出自嬴姓。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皐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益(即伯益),益生恩成,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为理氏。至纣之时,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周康王赐采邑于苦县。五世孙乾,字元果,为周(上1)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耳,字伯阳,一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
注释1:“上”字,是编辑《新唐书》的人添加的,做过周朝的御史大夫,而不是“上御史大夫”,加此字意在说明是以前的御史大夫,不是当朝的,就像现代某个已经退休的国务院总理一样,称其为“原国务院总理”或“前国务院总理”,以区分于正在当政的“国务院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