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廖运泽

廖运泽(黄埔军校军人)

廖运泽
廖运泽,字汇川,父廖鸿文,别字子宾,为同盟会会员,1908年参加过熊成基领导的新军起义,1924年1月由袁家声、廖梓英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3月再由其二人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1945年,在中共华南局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与侯镜如一起,成功策动国民党军第三一八师起义,为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

  • 中文名廖运泽
  • 外文名Liao Yunze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安徽凤台廖家湾(现划淮南市)人
  • 出生日期1903.7
  • 逝世日期1987.9.27
  • 职业军人
  •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辛亥革命时,又参加了淮上军,因功升任第七旅第十三团副团长。不久,部队被北洋军打垮,只好解甲归田。业农商,有地产40亩,自给尚余。廖泽周幼年时先后就读东乡廖家湾国民学校、上海私立工惠学校、安庆省立职业学校。1923 年,就读安庆职业学校时,积极参加柯庆施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爱国学生运动(揭批曹锟贿选丑剧的运动),后遭到北洋政府的通缉,被迫离校。

1924年1月由袁家声、廖梓英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3月再由其二人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同队的有陈赓、杜聿明、李仙洲、侯镜如、王之宇等。1924年11月底毕业,分配至第二期学生总队部当教育副官。次年2月参加了第一次东征,担任东征军总指挥部警卫连队长,在棉湖战役中,随周恩来投入战斗。东征后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学生队第一队队长。6月,又参加了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1926年6月,经孙一中、曹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解散后,廖运泽调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任第五期政治大队第四队少校队长、第三队中校队长,1927年5月,邓演达调廖运泽到北伐军叶挺的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二团当副团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副团长(团长许继慎)。

1927年5月,参加了武汉反击夏斗寅叛变战斗,在纸坊战斗中腿部受伤。7月,伤愈归队代行团长(许继慎也在纸坊战斗中受伤)之职。随后率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中第72团解除了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23、第24团的武装。后随起义队伍南下潮汕,72团于8月30日率先攻克会昌,又于次日击退了尾追的黄绍竑部。后部队在汤坑战斗中失利,他在突围中打散,失去与周恩来等人的联系,只好经汕头后转赴上海。 

1928 年廖运泽受中共安徽省临委负责人尹宽指派,与中共党员孙一中、许光达、廖运周等在寿州帮助柏文蔚筹办国民党军三十三军学兵团,秘密建立中共地下党组织,进行兵运工作。后因身份暴露,逃离寿州。

1928年春任第三十三军学兵团教育长,与中共脱离组织关系。后任第四十二军高参,淮军第一师新编第五旅营长,暂编第二旅副团长.独立第四十旅上校团长,第九十五师补充旅少将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副师长。1938年5月任第二十一师师长兼阜阳警备司令,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华南衡阳(南岳)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总队长,在训练班教育长叶剑英的领导下做了许多有益于团结抗日的事情。同年秋任第五战区第九十二军暂编第十四师师长。后率部在豫东、皖北等地抗击日本侵略军。日本投降后,奉命在徐州济南接受日本投降。

1943年10月任骑兵第二军军长。1945年2月授陆军少将,任第九十六军代理军长,后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