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季历

季历(商朝末年周族首领)

季历
季历(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历,尊称公季、王季、周王季,周太王之子,周文王之父,周武王和周公旦之祖父。早周先公之一,商朝末年周族首领。季历年小即显才德,颇得古公亶父的器重。于是季历之兄太伯、仲雍便逃奔江南,建立吴国,以便季历立为储君,再传位于昌。季历继位后,遵循古公亶父之法,笃行仁义,诸侯归顺。同时,加强与商的政治互信,入朝商王武乙,受到赏赐。季历随后对西方戎狄展开了大规模的征伐。武乙三十五年(前1113年),季历“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文丁时,又先后攻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由于季历战功卓著,受到商王文丁的信任和封赏。文丁四年(前1109年),被任命为“牧师”,取得对西方诸侯的号令与征伐之权。周族邦日渐坐大,引起商王朝的戒惧,结果季历被文丁囚杀。殷周矛盾进一步激化。

  • 别名季历、‍公季、王季、周王季
  • 所处时代商朝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地周原(今陕西宝鸡)
  • 主要成就励精图治,抵抗戎狄
  • 本名姬历

幼年时期

季历,本名历,名字之前的“季”字,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长幼次序,即最小。他是古公亶父第三子,母亲叫太姜,周文王之父,其兄太伯(泰伯)、虞仲。

据《史记》的《周本纪》和《吴太伯世家》记载,周部落的开基之祖古公亶父觉得自己的少子季历最为贤明,更为可贵的是,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瑞之兆。古公亶父赞叹道:“我的后代当有成大事者,大概就是昌吧。”太伯和虞仲知道古公想立季历,以便将来能传位于昌,所以两人便逃亡到了荆蛮,按当地风俗身刺花纹,剪短头发,而让位给季历。

继位称霸

殷王祖甲二十八年(约前1157年),季历即位,他即位后称公季,周武王灭商后追尊为王季,也称周王季。而太伯和虞仲后来在太湖流域创建了吴国。他秉承古公遗道,治理周宗,发展农业,推行仁义,使周逐渐强盛,诸侯很多都归顺了他,商王承认季历做西方霸主,号称西伯。

在商王武乙时,周部落和商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又与商朝贵族任氏通婚,娶太任为妻室。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同时他还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使周部落成为商朝后期在西方的一个强大的部族。他在商王武乙的支持下,对今山西境内的戎狄部落展开了进攻。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武乙时代,季历曾“讨伐西落鬼戎,俘虏了十二个翟王”。

文丁四年(约前1108年),他又领兵先后征伐燕京之戎,余无之戎,文丁七年(约前1104年)破始呼之戎,十一年(约前1099年)打败了翳徒之戎,多次立下了战功。商王太丁(文丁)因而封季历为商的“牧师”,即商朝西部的众诸侯之长。

季历率众击退周围的游牧部落,缴获了大量的财物,俘虏了许多俘虏,成为了显赫的大家族,巩固和发展了周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许多诸侯前往归顺,使周成为商西部的一个强大的方国,并与挚仲氏联姻,势力发展到今河南西部。

遭忌被杀

周的强大引起了商的不安。商王文丁为了遏制周族势力,以封赏为名,将季历召唤到殷都,名义上封为“方伯”,号称“周西伯”,实则软禁了一段时间后将其杀害。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