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伏生

伏生(秦汉时儒者)

伏生
伏生(伏胜,字子贱),秦汉时人,享年100岁。邹平人(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苏家村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一说二十八篇,《泰哲》一篇系后来所增),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世传的今文《尚书》皆出于他。

  • 别名伏生,伏胜
  • 出生地济南(今山东省邹平市)
  • 出生日期公元前 260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 161年
  • 主要成就文化

伏生,名胜,字子贱,秦朝济南郡邹平人。自幼嗜古好学,博览群书,对《尚书》研读尤精,为儒学博士。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伏生冒诛杀之罪,将《尚书》匿藏于壁中。秦末兵起,伏生流亡异乡。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故里,求其所藏《尚书》,损失大半,仅剩28篇,抄录整理,教授于齐鲁之间,主要弟子有济南张生及欧阳生。汉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后闻伏生之名,乃下令召见,然伏生年逾九十,不能赴京,汉文帝遣太常使掌故晁错亲赴邹平。伏生年事已高,言语不清,使女儿羲娥代言,传授《尚书》28篇,传41篇,后世称《今文尚书》。尔后,曲阜孔壁中发现古文《尚书》,无今文佐证的,凡16篇,既不能读,也无人能解,谓之“逸书”。因此人谓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历代学者赞誉伏生为“尚书再造。”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