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陈名夏

陈名夏(明末清初官员)

陈名夏
陈名夏(1601年—1654年)明末清初官员。字百史,江南溧阳(今属江苏常州溧阳)人。崇祯十六年廷试第三名(探花),官翰林修撰,兼户兵二科都给事中。福王时,投靠入京的李自成。清顺治二年降清,以王文奎荐,复原官,旋擢吏部左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累官秘书院大学士。以徇私植党,滥用匪人,后因多尔衮追论谋逆,为宁完我所劾;与刘正宗共证名夏揽权市恩欺罔罪,受株连被劾论死。其诗文有名于时,著有《石云居集》十五卷,诗集七卷。

  • 中文名陈名夏
  • 出生地江南溧阳
  • 出生日期1601年
  • 逝世日期1654年
  • 职业官员
  • 百史
  • 朝代明末清初

陈名夏,明崇祯十六年(1643)杨廷鉴榜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复社名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户兵二科都给事中。陈名夏好诗文,曾在山东、河北等地游学。喜结天下名士,为诸生时已名重天下。北京城破前十天,陈名夏建议召集山东义勇救援京师。京城陷落之日,上吊自杀未果。王姓山西秀才力荐名夏加入大顺政权,入宏文馆(翰林院)。福王时,因降李自成定入从贼案。

降清后,保定巡抚王文奎推荐,复原官,超擢吏部侍郎。顺治八年,张煊弹劾他“结党营私”,陈之遴奏劾他“谄事睿亲王(多尔衮)”。 顺治十一年(1654)因倡言“留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为宁完我所劾,第二天三月初二中午,顺治帝亲自讯问,侍臣当众宣读宁完我的劾奏,不等侍臣读毕,名夏极力辩白。帝大怒:“即使要辩解,为何不等宣读完毕?”命陈名夏跪着与宁完我对质。三月初三刑科右给事中刘余谟、御史陈秉彝替名夏缓颊,双方争执不下。刘余谟喋喋不休,帝为之大怒,下令将其革职,审讯继续进行。陈名夏被转押吏部,至十一日吏部主张论斩。十二日,改绞死。临死前向门客柳生说:“我色竟不动也。”顺治得知其伏法后,“悯恻为之堕泪”。陈名夏之子陈掖臣被押到北京,杖四十,流放东北。

陈名夏死后,是年冬天顺治帝游南海子时,曾向冯铨称美陈名夏,说:“陈名夏多读书,问古今事了了。即所未见书能举其名。”冯铨则回答:“陈名夏于举业似所长。余亦易见。”谈迁说他“性锐”,然“肮脏”,好为名高。著有《石云居士文集》十五卷。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