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十四日午时(3月12日12时左右),惠妃乌拉那拉氏生下了她与康熙帝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为 保清,后改名为胤禔。
在胤禔之前,康熙皇帝已经有4个儿子先后出生,因此胤禔实际排行应是第五,但不幸的是,这四位小阿哥都是夭折,未成年,没有序齿,故胤禔为皇长子。(注:第一子承瑞和第三子承庆,已于前两年先后夭折;第二子承祜是皇后赫舍里氏所生,9天前的二月初五(3月3日)刚刚夭折。目前,康熙帝只有第四子赛音察浑和刚出生的“保清”(胤禔)两个儿子。并且此时康熙帝也不在北京,而是陪着祖母孝庄在张家口的赤城汤泉疗养身体。)
胤禔聪明干练,文武双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受父皇康熙皇帝的器重。特别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胤禔曾两次随驾,出兵征讨厄鲁特蒙古噶尔丹。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4月12日),27岁时被封为多罗直郡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十一日(6月28日),康熙皇帝启程巡幸塞外,到围场行围,命诸皇子随从。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得康熙帝与皇太子胤礽之间矛盾激化,直接导致康熙帝有了废黜太子之意。九月初四(10月17日),在巡幸途中,康熙帝宣布了太子胤礽的种种罪状,说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下令将其拘禁,并交由皇长子胤禔看管监视。眼看太子倒台,胤禔十分得意,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便积极谋取太子之位,同时向其父皇进言,要求杀死允礽。此举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直斥其为“乱臣贼子”。十月十五日(11月26日),皇三子胤祉告发大哥胤禔用魇术诅咒废太子之事,后查证属实。康熙皇帝对胤禔的所作所为极为愤怒,随后“派人将胤禔严加看守”。十一月初一(12月12日),又下谕旨将胤禔革去郡王爵位,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而这一年,胤禔37岁。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于京西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帝即位后,因避圣讳,所有兄弟名字中的第一个“胤”字均改为“允”字。
作为一个“夺嫡”的失败者,允禔被囚禁整整26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初一日(11月25日),享年63岁。他的丧事最终是按照贝子之礼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