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萨哈廉

爱新觉罗·萨哈廉(后金宗室、大臣)

爱新觉罗·萨哈廉
爱新觉罗·萨哈廉(sahaliyan,意为“黑”,1604年—1636年),又写作萨哈璘。满洲正红旗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代善第三子,后金宗室、大臣。萨哈廉从小聪明伶利,酷爱学习,通晓满汉文字。在清朝开国过程中,战绩卓著,政治上尤多建树,多次随军作战,颇有功劳。天命十一年(1626年),加封贝勒,参与政事。天聪七年(1633年),他与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奉命往掠明山海关一带,俘掠人口及牲畜四千有余而还。崇德元年(1636年),拟封多罗郡王,然而萨哈廉在同年五月去世,时年33岁。皇太极追封和硕颖亲王。康熙十年(1672年)五月,追谥“毅”。萨哈廉不仅战绩显赫,富于谋略,而且在政治上更具灼见。他曾三次上书皇太极,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他认为大臣中“不谙国事者有之”,直言不讳地指责满洲贵族中身居高位但惟知好鹰良马的无能之辈,而且进一步大胆地指出八旗旗主分立的弊端,在满洲贵族中能言及此者是绝无仅有的。萨哈廉的奏言为后金政权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一定作用。

  • 全名爱新觉罗·萨哈廉
  • 别名萨哈璘、萨哈连
  • 谥号
  • 封号和硕颖亲王(追封)
  • 所处时代明末(后金)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日期1604年6月20日(明万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 逝世日期1636年6月11日(清崇德元年五月初九日)
  • 安葬地本溪市区太子河南岸明山附近
  • 主要成就随从皇太极伐明,善于军事以及行政管理
  • 旗籍满洲正红旗

天命时期

明万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1604年6月20日),萨哈廉出生。他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代善的第三子。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因功受封为贝勒,参与议政。

天命十年(1625年),蒙古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攻打科尔沁部,萨哈廉等率领精骑五千亲自前往救援,并为科尔沁部解围。

天命十一年(1626年),萨哈廉跟从其父代善征讨内喀尔喀巴林部,接着讨伐扎鲁特部,两场战役都有战功,被授为贝勒。

天聪时期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亲自征讨明朝,萨哈廉与贝勒德格类等率精骑为前队至锦州,明军逃走,萨哈廉追歼之,复与三贝勒莽古尔泰等率偏师保护塔山粮运。有明兵二万与后金前军八十人遇,击败之,获其马匹甲胄。后金军进围宁远,明总兵满桂率密云兵出城东二里列阵,后金军击败之,追至城下,萨哈廉同诸贝勒分兵剿杀,大获全胜,萨哈廉身受创伤,越战越勇。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亲自征讨明朝至波罗河,代善与莽古尔泰在行军途中秘密准备回军,皇太极不悦。萨哈廉和岳托等人支持皇太极继续进军,遂由洪山口克遵化,进逼明朝京师,至德胜门,又败明朝援军。十二月,同诸贝勒攻掠通州,焚其船,克张家湾,围永平,克香河县,又歼沙河驿蒙古兵之出奔山海关者五百人。

天聪四年(1630年),后金攻克永平,与济尔哈朗统兵万人驻守。萨哈廉在驻守永平期间,秉承皇太极恩养汉人的旨意,录用明朝归降道员白养粹、革职汉官孟乔芳、杨文魁等共同管理永平地方军政事务,并将造谣说后金意欲屠城的李春旺斩首示众,不仅保得永平一方安定,还迅速招抚了迁安、滦州、建昌、台头营、鞍山堡等周边地区,显示出了卓越的管理才干。三月,遣军击败明副将张宏谟。四月,明军自乐亭、抚宁来攻滦州,萨哈廉率兵救援,明军败走,二贝勒阿敏来代替他的职务,于是携所俘还。

天聪五年(1631年)十一月,皇太极亲征一直与后金为敌的察哈尔蒙古林丹汗,萨哈廉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为前锋。皇太极让诸贝勒指点时政,萨哈廉说:“图治需要看人才。君主辨明正邪,那么臣下就爱惜名节,皇上谨慎委任官吏。遇到大的作战,皇上亲自指挥,各位大臣都听从皇上的战略。如若调兵遣将,最好选择贤明能干的人为帅,赐给兵符,让他全权办理。”皇太极初设六部的时候,萨哈廉掌管礼部。

天聪六年(1632年),后金大军将林丹汗逼至青海大草滩,萨哈廉与济尔哈朗等率右翼兵两万,攻占归化城。其后,萨哈廉按照皇太极的部署,整顿归附后金的蒙古诸部,重建蒙古秩序,从而达到了削弱蒙古势力的目的。

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打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萨哈廉说:“应该对朝鲜宽大,拒守察哈尔,而专门攻打明朝。察哈尔即使不派兵攻打,也像巢穴中的虫子,威势将要穷尽。至于明朝,我们稍微放缓攻击,他们的守卫就要更加坚固。臣以为今年秋天就要派兵,趁他们秋收时节,抢夺他们的粮食。看情况留兵防止察哈尔的侵袭。先以骑兵往来袭击蹂躏,再挑选精兵从一片石入山海关,则宁锦防线就没用了;或者仍然从宁锦进入,切断北京的四路,看一下地形、立足粮食多的地方。乘机攻打,两三年的工夫,就见效了。”就能攻克山海关。

天聪八年(1634年),萨哈廉偕同睿亲王多尔衮迎接降将尚可喜,招抚广鹿、长山二岛户口三千八百多人。又跟从讨伐明朝,萨哈廉从喀喇鄂博攻克得胜堡。攻打代州,夜袭明朝的崞县并将其攻克。王东、板镇二堡军民弃堡遁而走。又击败代州的明军。在大同与皇太极会师,向他汇报俘获的数目。

英年病逝

崇德元年(1636年)正月起,萨哈廉开始卧病在床,皇太极不仅多次亲自探望,而且还遣人“时时存问”,如派大学士希福前往慰问萨哈廉说:“朕是多么盼望你的病能快点好啊,可是你却不要因为朕如此切念而着急上火,千万要安心调养恢复健康,那才是真的爱戴朕。”萨哈廉对此感激涕零,回奏说:“蒙皇上如此恩眷,臣或生或死又有何憾?只是当国家大勋垂就之际,臣却不能尽力捐躯,反而缠绵病榻,真是恨事啊!”皇太极闻奏,十分伤感,恻然叹道:“国家岂是坚兵利甲能治理的?他日大业成就,没有这样的人,谁来整理朝政啊!”同年五月初九日,皇太极不顾诸王谏阻,又一次亲临探望萨哈廉。久病的萨哈廉已羸弱不堪,皇太极一见忍不住潸然泪下,而萨哈廉也悲不自胜,泪流千行,片刻之后,萨哈廉病逝,时年33岁。皇太极为此非常伤心,从辰时哭到午时,乃还宫,仍于庭中设幄座,不御饮食,至戌时乃入食。辍朝三日,以示悼念。

五月二十三日,因病而未得封王的萨哈廉被追封为和硕颖亲王。当日,皇太极率诸王及文武大臣等亲往祭奠,皇太极不仅亲自奠酒,而且再次悲伤地哭,遣官宣读封册之文后,皇太极“复痛哭三奠”,追封萨哈廉为颖亲王。

康熙十年(1672年)五月,追谥“毅”。乾隆十九年(1755年)九月,入祀盛京贤王祠。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