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宋代的丝织产品、质量与花色品种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与提高,但服饰样却没有很大变化。这无疑是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服饰不再艳丽奢华,开始崇尚简朴,重视沿袭传统,质朴、自然、清新、雅致成为宋代服饰的主要特点。
麻桑之富,衣被天下
由于南北技术的交流,宋代丝绸的产量和花色品种,较前代都有明显的增加,并且丝织品的花形、图案、质量及风格都有很大的创新。
宋代丝织品种类繁多,有绫、罗、缎、织锦、纱、绢、缂丝等。因为宋沿袭唐制,仍规定以绫为官服之用,所以,绫产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品种也大大丰富起来。除了原有的仙纹绫、越绫、白绫、白编绫、方纹绫、狗蹄绫、柿蒂绫、寺绫等,又增加了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白熟绫、白花绫,蓬州(今四川仪陇县)的综丝绫,阆州(今四川阆中县)的莲绫,荆州(今湖北荆州市)的方纹绫,宣州(今安徽宣城县)的熟线绫等品种。在宋代,绫除了用于服装外,也常被用作书画经卷的装潢封面。
北宋缂丝紫地花卉鸾鹊纺织物
织罗技术在宋代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宋代罗的名目繁多,技术进步,成为当时的著名织物,被称为“宋罗”,且多为贡品。“宋罗”的名贵品种很多,有成都的大花罗,蜀州的春罗、单丝罗,婺州的暗花罗、含春罗、江边贡罗、东阳花罗、越州越罗,还有润州和常州的孔雀罗、瓜子罗、菊花罗、宝相花罗、春满园罗等,而织罗署出产的云纹罗更是风靡一时,精美绝伦。江南一些庵堂的尼姑也加入了织罗的行列,她们生产的产品就是驰名的“尼罗”。
缎,是指缎地丝织品,缎织物在宋代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宋代的缎织品非常华丽,柔软而有光泽,如果再同多彩的织锦技术相结合,就是丝织品中最华丽的“锦缎”。
南宋花边单对襟衣
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蜀锦的著名品种有几十种。蜀锦在色谱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常用色有青绿、鹅黄、金周鸟、紫皂、绯红、翠池、雪花、玛瑙、真红色等,其中真红是蜀锦独具的特色。
真正值得赞美的是缂丝,缂丝的魅力在于能够逼真地织出绘画作品。缂丝是一种珍贵的丝绸产品,在花纹部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制,织法和“织成”相似,所不同的是“织成”的花纹部有通纬,缂丝没有通纬,因而在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出现明显的断痕,像刀刻一般,“缂丝”因此得名。古代又称“刻丝”、“克丝”、“丝”、“刻色作”,日本人称“缀锦”。
严谨有序的宋代官服
宋朝官员的朝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朱衣朱裳,里面穿着白色罗中单,外面扎系罗料的大带,还有绯色罗料蔽膝,身上挂着锦绶、玉佩、玉钏,脚上穿着白绫袜黑皮履。朝服的样式是统一的,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没有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体现级别变化。官员穿着朝服的时候,必须戴进贤冠、貂蝉冠和獬豸冠。不能戴别的冠,更不能不戴冠。进贤官的梁数也有所增加,最高的有五梁冠,最低的有二梁冠。手里要拿着笏(就是手板),穿紫红袍的官员用象牙笏,穿绿袍的官员用槐木笏。一开始的时候,笏是比较短而厚的,后来就用直形的了。
文官服
另外,宋朝官服与唐朝的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从宋朝初年开始,官员穿朝服时都要在脖子上套一个上圆下方的“方心曲领”,就像儿童脖子上戴的锁片一样。总的来说,宋代官服式样和唐朝的相比确实没有什么创新和发展。
中兴四将之韩世忠、刘光世
薄罗衫子薄罗裙
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服装样式有袄、襦、衫、褙子、半臂、裙子、裤等。宋代妇女的长裤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大多用罗纱制作,颜色纯正鲜艳,有红、蓝、黄、绿、青、白等色,上面还要加以刺绣与彩画,贵族妇女的裙子还会缀上一些珍珠。
宋朝的后妃命妇穿的衣服,分为袆衣、朱衣、礼衣、鞠衣以及常服几种,衣服的形制仍以衫、襦、袄、褙子、裙、袍、褂、深衣为主。不过,和前代不同的是,不论长衣、短衣,还是单衣、夹衣,抑或棉衣,式样都有不同变化,颇具有宋代风格:绝大部分款式都是直领对襟式样的,没有带子,没有扣子,颈部外缘重叠缝制着护领,并且都采用衣袖相连的裁剪方式;有的款式限于面料的幅度,还在衣片的背部采用接缝和贴边装饰;单夹衣有前身短后身长的式样,也有无袖的大背心式样;衣服都在领、袖、大襟的边缘部分、腰部和下摆部位分别镶边或绣有装饰图案,采用印金、刺绣和彩绘工艺,用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的图案来装饰。
《对镜理红妆图》壁画
“大袖”是宋代贵妇最常用的一种服装,因为它的两个袖子宽大所以得名。而普通的妇女一般穿褙子来代替这种服装。这种大袖一般都是生色领,霞帔,带玉坠子。南宋时期的出土文物中有一款贵妇的大袖衣服很有特点,是用单层的素罗制作的,前身长120厘米,后身长121厘米,两个袖子加起来一共长182厘米。袖口镶有花边。两边袖口各接出一段,接缝的地方也用花边装饰。
宋代大袖衣
男子衣着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名画,它从一个侧面极其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汴京繁荣兴旺的景象。画面人物有数百人,百行百业、农工士商、各色人物无不具备。
《清明上河图》局部
画面中,凡是体力劳动者,担夫、小贩、农民、船家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衣都很短,大多是短襦或短衫,不超过膝盖,或者刚刚超过膝盖。他们头戴巾帕,头巾也是比较随便的,甚至还有的没有戴头巾,直接露出发髻。这类人的脚下一般穿麻鞋或者草鞋。
官吏、商贾、文人、有钱的市民则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襕衫,头戴巾子或幞头,下身穿长裤,足蹬靴履。他们的衣袖虽宽窄不一,却比较适中,没有太宽的,也没有太窄的,但衣身都比较宽松。
从画面看,宋代平民的服饰,不论是颜色、配饰、衣料,还是式样,都是受到严格的限制的,各行各业的服饰式样也有详细规定,不可以随便地改变和逾越。
男装
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但有自身特点。
放张对比图 左宋右唐
PK
总体来说可分官服与民服两大类。
官服又分朝服和公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采用不同颜色的服装来区别官员级别。
朝服用于朝会及祭祀等重要场合,皆朱衣朱裳,佩带和衬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衣饰,还有相应的冠冕。
(宋朝皇帝朝服)
公服是官员的常服,式样是圆领大袖,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上穿革履或丝麻织造的鞋子。
依照规定,凡有资格穿紫、绯色公服的高级官员,都必须佩带用金、银装饰为鱼形的“鱼袋”。
(鱼袋)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 直裰 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 东坡巾 。
(文采斐然,厨艺惊人的东坡大大)
庶民百姓只许穿白色衣服,后来又允许流外官、举人、庶人可穿黑色衣服。
但实际生活中,民间服色五彩斑斓,根本不受约束。
(清明上河图 局部)
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
这种做法应该有延续至今,卷裤腿为证……
女装
宋代一般妇女所穿服饰有袄、襦、衫、褙子、半臂、下裙、宋裤等服装样式。
裤子逐渐开始流行,通常上配抹胸以及一层或多层长褙子。
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
襦和袄是基本相似的衣着,形式比较短小,下身配裙子。颜色常以红、紫为主,黄次之。
宋代的襦裙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
褙子
宋代褙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
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
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
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大袖
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
《朱子家礼》称:“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另注:“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
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
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可拖地,领、衣襟往往镶有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