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光阴荏苒,已经让夏商服饰时尚在我们的视线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因为当时的服装很少有完整的保存到今天。我们对这一时期古老装束的认识,恐怕只能来自于考古学者的考古发现了。20世纪初,河南殷墟的考古发现,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惊喜,它清除了我们眼前的雾障,使得夏商人的穿者打扮,甚至是服饰制度都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品类两分的夏朝服饰
在属于夏代纪年范围的晋南襄汾陶寺遗址的考古过程中,出现 了让考古学家们震惊的事情。原来,他们在勘察的过程中发现,小墓室里没有随葬品,而大墓室里却随葬品丰厚。从而说明远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很明显的等级分化。
考古学家在晋南襄汾陶寺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他们的判断。他们总共发现了1000多座墓葬,绝大多数为小型墓,大、中型墓仅占总数的13%。小墓葬几乎没有任何随葬品,而大、中墓室的随葬品真的是个个都很丰厚,墓主骨架上都有衣装和饰品的遗存。
这些大、中型墓墓主的饰品也都非常高级,有玉臂环、玉琮、玉瑗、玉钺、玉梳、石梳等,还有经过精工制作、镶嵌有绿松石和蚌片的饰物等。
至此,专家们深信不疑了,夏代的等级分化特别明 显,至少在服饰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品类两分现象。
殷墟中商服饰等级制度
商代物质生活资料已远比夏代丰富,这难免会助长贵族服饰的 奢靡之风,因此,商朝服饰的礼仪、等级制度在秉承前代的同时,更加继往开来,最终得以确立。
商代殷墟发掘出的墓室大概有这么几类:王妇墓室、王室上层贵显的墓室、中等权贵的墓室、一般贵族的墓室。从各类墓室出土的实物来看,当时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所享用的服饰品类的质和量也不同,并且差别极为显著。
商代王妇的代表应该是商王武丁的皇后妇好王妃。除了玉类饰品之外,还有铜镜4面,玉梳2柄,用于净耳的玉耳勺2件。玉类装饰品多达426件,有用作佩戴或镶嵌的饰品,有用作头饰的笄,有镯类的臂腕饰品,有衣服上的坠饰,有玉珠管项链,还有圆箍形饰和杂饰等等,品种极其繁多。这些饰品的做工、造型精美至极,飞禽、走兽、虫鱼,陆上、空中、水生动物,一应俱全,并且都是用青玉、白玉、青白玉、墨玉、黄玉等上等好料雕制而成的。另外,还出土了琮、璧、环、瑗、璜等175件礼仪性质的玉饰品,47件绿晶、玛瑙、绿松石、孔雀石等宝石类饰品,499件骨笄,以及数十件骨雕和蚌饰。
中等权贵的墓室,除了一些上体装饰品,如耳部的玉块、颈胸部的骨管、玉虎、玉璜、玉螳螂和柄形饰外,身体其他部位几乎没有什么饰品。至于一般贵族,随葬饰品就更少了。1959年和1986年在大司空村发掘的101号墓和25号墓是一般贵族的墓室。出土的实物有一面铜镜、2件玉环、2件柄形饰、1件玉管、1件玉 璜、1件怪形玉饰。中层以下的平民墓 葬就更寒酸了,随葬品多为几件陶器和质地低劣的水产生物介壳之类的装饰品,还有的墓室根本就没有装饰品。
除了上面说的饰品的等级之分外,商代衣料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等级差别,凡是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用品,从原料、成品的征收、加工制作到分配使用等,都受到奴隶主政权严格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