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
1950年2月28日,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戴望舒逝世,终年45岁。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震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1928年后全力从事著译。1930年加入“左联”。1932年留学法国。1937年后在上海、香港等地从事抗日文艺活动。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另有译著等数十种。
主要经历
1913年,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开始拥有私人阅读空间,阅读古典说部和《水晶鞋》、《木马兵》等外国童话。
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
1922年8月,首次公开发表文学作品小说《债》,载《半月》第1卷第23期。9月,与张天翼、施蛰存、叶秋源,李伊凉及马天骚等在杭州成立兰社。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师从田汉,在校期间,学习中外文学和革命理论,参加实际斗争。
1925年6月,上海大学被封。秋,转入震旦大学学习法语。
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
1927年写的《雨巷》。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
1932年,任《现代》编辑。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
1935年春,被里昂中法大学开除回国,开除原因一说是在中法大学学习1年多时间,不上课,不按时交作业,年终也不参加考试,到了期限即回国;一说是在西班牙旅游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游行,法国警方通知中法大学当局,这个学生不能再留法国。3一4月,乘船回国到上海。不久,与施绛年解除婚约。先开始筹办《现代诗风》杂志。
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