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仪祉
1882年2月20日,我国现代水利建设的先驱、著名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李仪祉出生。
人物简介
李仪祉(1882—1938),名协,字宜之,陕西省蒲城人,我国近代著名水利科学家。1904年入京师大学堂预科德文预备班学习,肄业后去德国皇家工程大学学习土木工程。辛亥革命爆发后,毅然回国。1913年重返欧洲,考察欧洲水利。后申请改入柏林丹泽大学,专攻水利科技。毕业回国后,在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任教。此后,历任陕西省政府水利局局长、渭北水利工程总局工程师、陕西省教育厅厅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水利学会会长等职。曾主持兴建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等工程,并倡办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和水利实验室。他生前留有各种专著、论文、计划、提案、报告等共188篇,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主要经历
李仪祉出生在一个进步的家庭:父亲李桐轩,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曾先后任陕西省咨议局副局长、省修史局总编纂、西安易俗社首任社长、剧作家;伯父李仲特,数学家,曾任川汉铁路工程师、同盟会陕西分会会长。
李仪祉的青年时代,清政府昏庸腐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人民饱经忧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起云涌。受父辈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他从小勤学好问,心中燃烧着忧国忧民、科学救国的热情。
8岁那年,李仪祉师从伯父,开始就读,14岁时接触《九数通考》、《西学大成》等西方科技图书,常常读至深夜。17岁那年,他考中同州府第一名秀才,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