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上的今天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

日期:10-21来源: 我要投稿|内容反馈

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

  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 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而在古巴部署导弹。

  这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

  这次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美苏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前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

  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差点儿酿成热核战争,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

  起因

  古巴革命

  1959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1月13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国。宣告这一胜利的是领导人民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时这位领袖人物年仅32岁。新政权成立初期,美国同古巴的关系还比较好。2月,卡斯特罗出任总理,4月访问美国,还受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热烈欢迎。巴蒂斯塔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傀儡,美国政府欢迎卡斯特罗,并不是赞赏反对独裁统治,而是企图把古巴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巩固它在拉美的统治基础。

  无论是卡斯特罗还是他的战友,本来不仅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任何联系,而且甚至对马列主义、对共产主义学说尚无基本的认识。

  美古关系恶化

  1959年6月,古巴新政府的领导成员发生很大变动,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激进政策的人所掌握。美国政府担心古巴高层的变动引起整个拉美地区的失控,动摇美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于是就对古巴新政权产生了不满,导致了美国与古巴关系的日益恶化。

  1961年1月5日,美国突然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同时,从经济上开始对古巴进行制裁,企图通过卡断经济命脉来逼迫古巴就范。

  猪湾事件

  1961年4月15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B-26型轰炸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1000多名雇佣军登上古巴猪湾,妄图入侵古巴以暴力推翻卡斯特罗政府。72小时之内,流亡政府军即被击退。之后美国政府继续对古巴施加压力,采取敌视古巴的政策。

  过程

  向苏求援

  在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苏联当时对古巴的处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正是出于同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想在拉丁美洲找一个立足点。古巴的求援,正是赫鲁晓夫求之不得的事情。他认为,古巴局势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关系到苏联的威信及其在拉美的立脚点。古巴和苏联于1960年就恢复了外交关系。在美国同古巴绝交后,苏联就抓住机会,增加了对古巴的经济、军事援助。苏古关系的发展,也就隐伏着美苏关系的紧张和日后的导弹危机。

  被逼入绝境的卡斯特罗,1960年秋天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他面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在这之后,我们就开始对这种社会主义产生了兴趣并开始研究它。

  赫鲁晓夫:思前想后,值得一试

  他坚决主张把导弹运进古巴,理由是:

  第一,约翰·肯尼迪上台之后,吉隆滩战役登陆失败,使他在外交上输了一个回合,美国没有充分理由反对卡斯特罗采取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来对付另一次入侵,其中包括接受苏联的核武器援助在内。

  第二,对抗美国的包围。鉴于当时美国已经用轰炸机基地和导弹包围了苏联,美国在土耳其、意大利和西德的导弹都对准了苏联,苏联重要的工业中心都处于核弹、战略轰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