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耆婆

耆婆(鸠摩罗什的生母)

耆婆
耆婆(जीव Jīvā), 公元四世纪的龟兹人,我国著名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的鸠摩罗什生母。她出身于王族,父亲和哥哥先后为龟兹国王。作为龟兹王女,从小就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熏陶,攻读佛教经论,到了适婚年龄,与当时的龟兹国师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弃宰相之位周游列国学道)结合生子鸠摩罗什、佛沙提婆。在鸠摩罗什七岁时,耆婆顿悟,绝食相抗,携长子出家,到各国取经深造,其子鸠摩罗什后终成佛教大师,也成为我国著名的与真谛、玄奘齐名的佛经翻译家。

  • 民族族群西域人
  • 出生地西域龟兹
  • 本名耆婆
  • 哥哥龟兹王白纯
  • 丈夫龟兹国师鸠摩罗炎
  • 大儿子鸠摩罗什
  • 小儿子弗沙提婆
  • 外文名Jīvāजीव

耆婆,著名佛教学者鸠摩罗什的母亲,公元四世纪的龟兹人。

她出身于王族,父亲和哥哥都先后做过龟兹国王。那时的龟兹和疏勒、于阗、高昌并称为西域的四大佛教文化中心,佛教被立为龟兹的国教。因此,她从小就受到佛教文化艺术的熏陶,长大成人后,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她天性纯真善良,禀赋聪颖过人。她厌恶世俗,品格坚毅。曾经攻读许多佛教的经论,如果她是个男子,很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可是在那个充满偏见的封建社会里,她身为女性,也只能给达官贵族做个显赫夫人。

到她该出嫁的年龄,她的哥哥给她选择了一位称心如意的佳婿鸠摩罗炎。鸠摩罗炎出生于佛教昌盛的发源地——天竺国,当时他已是名誉西域、令人称羡的龟兹国师。可是,他的夫人对他讲释的佛教经义并不满足。

公元344年,这是造物主赐给鸠摩罗炎夫人最大希望的一年,她的爱子诞生了,起名为鸠摩罗什(意译为“童寿”)。从此,她就把自己的抱负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一心想把他培育成举世闻名的佛教学者。

春花秋月,转眼又是一年,耆婆生下第二个儿子,又名弗沙提婆。

在鸠摩罗什七岁时,耆婆出城游玩,看到坟间枯骨纵横。猛然悟道。贪欲乃一切苦难的根本,欲望之火猛如地狱之火终究会将一个人烧成枯骨,零落草间。她不想再受尽煎熬,便发誓:若不能剃发出家。就不吃不喝。丈夫鸠摩罗炎最初不同意,她便真的绝食。到第六天晚上,她气若游丝,仍不肯进食。鸠摩罗炎害怕了,只能答应她。她怕鸠摩罗炎反悔,执意要先落发,才肯咽下食物。第二天便受戒,搬出家,住进了王新寺。

她深知任何一位伟人,都是经历无数磨难的,因此,她从小就培养儿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别的王公贵族子弟,吃佳肴,穿绫罗。她却让自己的儿子,穿麻葛,吃粗食,当儿子七岁时,她带儿子到罽宾国跟随得道高僧盘头达多学习佛教小乘派的经文,当儿子稍大一些,她又带他到疏勒从师须利耶苏摩学习佛教大乘派经义。为了培养儿子的耐心,她陪他大半天、大半天的静坐,为了锻炼儿子的勇敢,她带领儿子爬险山涉恶水。等到儿子长到十七、八岁,她又不辞辛苦地陪着儿子穿绿州,绕大漠,翻过重重山,跨过条条河,跋涉几千里去天竺取经深造,背井离乡,周游异国,一住就是五、六年。在她的鼓励下,鸠摩罗什产生了对大乘教义的兴趣。罗什的整个求学过程都在他母亲的伴随之下。她不光是鸠摩罗什的保护者,也是他的激励者,苍天不负苦心人,后来鸠摩罗什终成大器。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