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竺潜,字法深,本姓王, 竺法潜出家后,剪削浮华,祟本务学,以含义深远、精微的言辞振兴教化,因而誉满西朝。竺法潜容貌风姿,堂堂一表。
西晋怀帝永嘉(公元308年一313年)初年,竺法潜因避世乱渡过长江南行。元帝、明帝,以及亟相王茂弘、太尉庾元规等人都很敬佩他的风范德行,礼敬周备,他们之间常有往来。元帝建武年至明帝太宁年间(公元317年一326年),竺法潜常穿着木屐到大殴内,当时的人们都称他为“方外之士”。就是因为他的品德高尚的缘故。待元帝、明帝去世,王茂弘和废元规也死了,竺法潜就来到剡山隐居起来,以避开世俗社会。但是因他为时人所敬仰,追踪书,或解释《老子》、《庄子》。来向他问学的人,都学到很多佛家、道家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