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之锡

朱之锡(清初治河名臣)

朱之锡
朱之锡(1623-1666),字孟九,号梅麓,浙江义乌人,为清初治河名臣。进土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顺治十八年加太子少保,康熙元年进阶资政大夫。朱之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达10年之久,南北交驰,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卒于任上,年仅44岁。康熙谕赐祭葬。黎民百姓无不称颂其惠政,奉为“河神”,沿河立庙,春秋祠祭,称之为“朱大王”。

  • 中文名朱之锡
  • 别名朱大王
  • 国籍中国
  • 民族
  • 出生地义乌
  • 出生日期1623年
  • 逝世日期1666年

朱之锡(1622~1666),字孟九,浙江义乌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任弘文院侍读学士,吏部侍郎。顺治十四年以兵部尚书衔出任河道总督。

由于明末清初几十年战乱,黄河堤防失修,大河不断北决,漕运亦受影响。顺治十五年(1658年)山阳(今淮安)境内柴沟、建义、马逻诸堤并溢,他驰赴清江浦筑堤堵口。康熙元年(1662年)黄河秋汛,发生一次大洪水,河决原武(今原阳)、兰阳(今兰考)、祥符(今开封)及曹县石香炉,泛滥严重。他除饬济宁道方兆及堵筑石香炉口门外,亲往河南境堵塞西阎寨、单家寨、时和驿、蔡家楼、策家寨诸口。他还多次上疏对黄河岁修夫役、料物筹措、修守制度、河员职责和运河的管理运用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对整治河运,有不少建树。

朱之锡治河近十载,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北往临清,南至邳、宿进行视察,以致一病不起,于康熙五年病逝。当时徐、兖、扬、淮一带群众称颂他的惠政,死后把他视为“河神”。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南巡河工时,追封他为助顺永宁侯,春秋祀祭,民间称之为“朱大王”。生前著有《河防疏略》一书,共20卷。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