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朱友裕

朱友裕(唐末将领、梁太祖朱温长子)

朱友裕
朱友裕(?~904年),字端夫,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唐末将领,梁太祖朱温长子。自幼善于骑射,跟随朱温作战。骁勇善战,宽厚待人,甚得兵士之心。天复三年,拜镇国节度使、兴德尹。天祐元年(904年),李茂贞、王建、李继徽传檄合兵,讨伐朱温。朱友裕为行营都统,带领步骑数万,经略邠州和岐州。十月,有疾,将校谋画旋师,寻卒于梨园,归葬东京。开平初年,追赠郴王。乾化三年,赠太师。

  • 全名朱友裕
  • 端夫
  • 封号郴王(后梁追封)
  • 所处时代唐朝末年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
  • 逝世日期904年
  • 逝世地梨园
  • 安葬地东京
  • 最高官职镇国节度使、兴德尹
  • 性别

朱友裕年纪稍长,便跟随父亲朱温四处征伐。唐末黄巢起义,朱温被封为宣武节度使与李克用追击黄巢。其时,二人共同攻围华州,黄巢的弟弟黄邺首先用士兵之力死守华州,又用士兵之嘴大骂李克用这个少数民族将领和朱温这个叛徒。两个人都是性格暴烈之辈,怎么可以忍受这种咒骂。李克用命手下人向城上放箭,箭是射出去了,但均未射中黄巢的兵士。李克用乃是沙陀人,骑射似乎就是这个民族与生俱来的技能。他所率领的“鸦儿军”个个都是神射手,可这一次却丢了脸。朱温见李克用的手下连连不中,便回头看了一眼朱友裕。朱友裕发现李克用的兵士之所以射不中那人,是因为角度有问题。他找了一个适宜的角度,取箭,拉弓,一箭而中。两军将士齐声欢呼,声震山谷。李克用手下猛将多如牛毛,但还是对朱友裕赞赏有加,赐其良弓百矢。

当初,朱温任宣武节度使,镇守汴梁,不久后,朱温伐徐,当时的军阀朱瑾领兖、郓之众,在外围骚扰朱温。朱温大怒,命朱友裕率兵击之,朱友裕一战告捷,斩获朱瑾军甚众,朱瑾领着几员残兵逃跑。朱友裕觉得战争的重点在徐,而不是朱瑾,所以,当朱瑾跑掉时,他便没有追赶。当时的都虞候朱友恭认为朱友裕这样做必有他图,便写信告诉了朱温。朱温也害怕这个勇谋兼备的儿子造反,就写信令都指挥使庞师古代朱友裕统领部队,让朱友裕暂且主持许州事宜。但是,这封信却落在了朱友裕手里,根据对猜疑心过重的父亲的了解,朱友裕大恐慌,便带了亲信数人跑进山里。可后来一想,自己根本就没有谋反之意,这样一跑反而不是弄假成真了嘛。他派人去四处活动,希望能找到父亲的爱将将自己的冤屈呈上。这件事让朱温的妻子张惠(即日后的元贞皇后)知道了,她给朱友裕送信,叫他以平民打扮入汴梁,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搭救。朱友裕一大早晨就去见朱温,跪在庭中,泣涕请死,朱温大怒,叫左右拉他出去,欲斩。张惠急忙走进庭来,拉起友裕哭着说:“你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后朱温终于明白了朱友裕的一片忠心。

公元904年,朱友裕在讨伐杨崇本叛乱时病死。他的过早去世使朱温在传位问题上犹豫不决,最终导致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残杀。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