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背景
元景安,是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五世孙。高祖拓跋虔,北魏陈留王。父元永,元永年轻的时候担任奉朝请,从积射将军就被元天穆推荐给尔朱荣,参与拥立北魏孝庄帝,赐爵代郡公,加将军、太中大夫、二夏、幽三州行台左丞,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尔朱荣又启封元永朝那县子,邑三百户,持节南幽州刺史,假抚军将军。天平初,高欢以元永为行台左丞,不久元永担任颍州刺史,又担任北扬州刺史。天保中,朝廷征召元永为大司农卿,迁银青光禄大夫,依例降爵为乾乡男。大宁二年,迁金紫光禄大夫。
早年经历
元景安沉着机敏又有才干器局,年少即精于骑射,善于侍奉别人。最初担任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加宁远将军,又转尔朱荣大丞相府长流参军。高欢平定洛阳,领军娄昭推荐元景安补任京畿都督,又经父亲元永启奏封代郡公,加前将军、太中大夫。后来元景安随孝武帝西入关中。
归附高欢
天平末,东魏西讨,元景安临阵回归东魏,高欢赞许他,即补任元景安为都督。兴和中,元景安转领亲信都督。邙山之战,元景安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高澄入朝,元景安随从来到邺城。
当时江南诚心归附,朝贡接连不断,元景安因为宽容而有气量,每次南梁使者来到,都令元景安与斛律光、皮景和等人在梁使面前表演骑射,见到的人都称赞。
随从征讨
高澄掌权后,元景安启奏请求减去自己的封地分赐给将士,于是朝廷封元景安石保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加安西将军。朝廷又授予元景安通州刺史,加镇西将军,转子为伯,增邑通前六百户,余如故。天保初,元景安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天保三年,元景安随从大军在代川击破库莫奚,转领左右大都督,余官并如故。天保四年,元景安随从大军在黄龙讨伐契丹,领北平太守。后来多次跟从文宣帝击败柔然,迁武卫大将军,又转领左右大将军,兼七兵尚书。
防备突厥
当时刚刚修筑长城,镇戍还未修建,突厥强盛,朝廷忧虑突厥可能侵扰边境,于是诏令元景安与诸军沿着边塞守备。元景安统率军队众多,且所部军人财货很多,所以贿赂公行。文宣帝闻知,派使者审问追查,与元景安同行数人都被查出贪污受贿,唯独元景安一点都没有触犯。文宣帝深深赞叹,于是下诏将被贪污的赃绢伍百匹赐给元景安,以表彰他的清廉。
巡行各省
元景安又转任都官尚书,加仪同三司,食高平郡干,又拜仪同三司。乾明元年,元景安转七兵尚书,加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元景安又兼侍中,驾乘驿马疾行赶赴邺城,慰劳百官,巡行视察各省的风俗人情。
出任豫州
大宁元年,朝廷加元景安开府。二年,元景安转右卫将军,不久转右卫大将军。天统初,元景安判并省尚书右仆射,不久出任徐州刺史。四年,元景安担任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三年,朝廷进授元景安行台尚书令,刺史如故,封历阳郡王。元景安在边境,与敌境相邻,不互相侵扰,边境得以安和。管区内蛮人较多,元景安威恩并施,大家都得安宁,到了武平末年,被元景安招抚的蛮人交赋税者达数万户。六年,朝廷征召元景安任领军大将军。
入周战死
齐亡入周后,元景安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的身份率军讨伐稽胡,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