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时期
《教坊记》记载:“恨无媒、别赵十、墙头花、二郎神。”《龙城录》记载:“赵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后事道士李珏……上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又封显应侯亦封佑应保慈先生。”
二郎神像
宋代时期
《蜀梼杌》记载:“(王衍)衍戎装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神。”《夷坚志》记载:“常见一伟丈夫,丰神秀整,举动雅静,衣销金白袍,傍骆驼桥栏柱立...伟丈夫者,俗所谓二郎是已。”《德隅斋画品》记载:“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风貌甚都,威严燄然。”《武林旧事》记载:“鹘打兔变二郎,二郎神变二郎神。”《咸淳临安志》记载:“赛罢祠山赛二郎,酒行明日欲开张。”《朱子语类》记载:“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记载:“夫昭惠灵显王(二郎神)者,爰自蜀川,乃象帝(天帝)之裔,先天之神也。”
元代时期
《西游记杂剧》记载:“不周山破戮天吴,曾把共工试太阿……闷来时担山赶日,闲来时接草量天……小圣灌口二郎神是也,奉观世音法旨,救唐僧走一遭。”《二郎神醉射锁魔镜》记载:“加吾神为灌江口二郎之位清源妙道真君......二郎变化显神通,掣电轰雷缥缈中。领将驱兵活灌口,杀败那法力低微牛魔神。”《朴通事谚解·西游记平话》记载:“天王遣太子木叉与大力鬼往请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众猴出战,皆败,大圣被执当死。”《二郎神锁齐天大圣》记载:“吾神乃二郎真君是也,俗姓赵名煜,幼从道士李班,隐于青城山。”《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记载:“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珏隐青城山。”《宋史》记载:“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谓‘二郎神’者。”
明代时期
《西游记》记载:①“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②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③“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
《封神演义》记载:①“这道人,带扇云冠,穿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子牙大喜,见杨戬超群出类。”②“四将见西岐城内一人,似道非道,似俗非俗,带扇云冠,道服丝绦,骑白马,持长枪”。③“杨戬曾炼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④杨戬也问玉鼎真人曰:“弟子此去何如?”真人曰:“你也比别人不同:修成八九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
《醒世恒言》记载:①“头裹金花幞头,身穿赭衣绣袍,腰系蓝田玉带,足登飞凤乌靴。虽然土木形骸,却也丰神俊雅,明眸皓齿,但少一口气儿,说出话来。”②“龙眉凤目,皓齿鲜唇,飘飘有出尘之姿,冉冉有惊人之貌。若非阆苑瀛洲客,便是餐霞吸露人。”
《射阳先生存稿·二郎搜山图歌并序》记载:“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名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二郎宝卷》记载:“王母开言叫二郎,你娘压在太行山......杨二郎有神通,无影山前叫一声……二郎担山赶着太阳,要见亲娘,两座名山昼夜担。”
《枣林杂俎》记载:“二郎神好用弹,想其余物。”
《汤显祖全集》记载:“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青城梓浪不同时,水次郎君是别姿。”
清代时期
《聊斋志异》记载:“世传灌口二郎为帝勋戚,其神聪明正直,诉之当有灵异。”《狐狸缘全传》记载:“二郎、哪吒来在高处一望,只见妖精一齐聚在那里排队呢......二郎爷见妖狐又改变的如此,便要化作四头八臂的再与斗胜。”《灌江备考》记载:“二郎为蚕丛之后,故其目纵。”《说唐三传》记载:“二郎神听了老祖之言,当中神目睁起。”《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记载:“二郎爷来本姓杨……你母本是三公主,也去临凡下天堂,下界许配那一个,许配了杨天佑他身旁,水淹蓝桥生一子,生下你金花太子杨二郎……二郎闻听眼落泪,尊声亲娘听其详:莫非你老忘记了。我是你亲生之子杨二郎。三姐说:你是儿杨戬。”《续唐书》记载:“百姓望之谓之灌口神。”
现代
2011年,彭理福所著的《道教科范:全真派斋醮科仪纵览·二郎真君宝诰》记载:“清源妙道,崇宁护国真君,白马万天左丞相,道济鸿钧天尊。”
2013年,邹理慧所编的《中国道教文化之旅丛书:玉垒仙都二王庙》记载:“清源妙道二郎真君继承了灌口神、李二郎、赵二郎多种神格,是水神、战神、戏神,是扬善惩恶、赐福护佑、去灾弥祸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