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杨凝式。杨“若入院,见壁上光洁可爱,即箕
《杨凝式 《韭花帖》》
《杨凝式 《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帖》》
《杨凝式 《夏热帖》》
置大理寺的最初目的,是因为地方官员的司法权力过大,可自行勾决死刑犯人,造成不少冤假错案。为了使刑狱汇
揭开唐朝的另一面:中国历史上饱受欺凌的朝代
安史之乱发生之后 唐朝为什么还坚持了150年之久
揭秘唐朝历史上大明宫来源:唐太宗赞魏征为明镜
古代皇帝很幸福吗?唐朝皇帝每个月最怕这几天
强汉盛唐孰弱孰强?唐朝和汉朝其实不能相提并论
截然相反的审美: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唐朝的贞观十三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西游记中反复出现?
有盛世之称的唐朝皇室真的与汉人无血缘关系吗?
唐朝那些事儿:唐朝将军如何独力平定五千人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