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薛收

薛收(唐朝初期战略家、谋臣)

薛收
薛收(592年~624年),字伯褒,蒲州汾阴(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朝初谋臣,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子。刻苦治学,孝敬父母。晋阳起兵后,为房玄龄所荐,授秦王府主簿、金部郎中,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武德四年(621年),随从李世民讨伐王世充,运筹帷幄,力排众议,建议分兵围困洛阳,派兵狙击窦建德。最终,同时擒下王世充与窦建德。从平刘黑闼有功,封汾阴县男。武德七年(624年),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卒于任上。唐太宗即位后,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当以中书令处之。追赠定州刺史、太常卿,陪葬于昭陵。

  • 本名薛收
  • 别名薛伯褒
  • 伯褒
  • 所处时代隋末唐初
  • 出生地蒲州汾阴(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
  • 出生日期隋开皇十一年(591年)
  • 逝世日期唐武德七年(624年)
  • 主要成就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陪葬昭陵
  • 官职天策府记室参军
  • 爵位汾阴县男
  • 追赠定州刺史、太常卿

薛收薛收生父薛道衡,隋朝内史侍郎。薛收自幼过继给本家薛孺。薛孺工文史,生性正直,仕于隋,为官清廉。薛收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和教育,孝于父母,刻苦治学,十二岁已能文,与族兄薛德音、侄子薛元敬齐名,世称河东三凤,其中薛收为长雏、薛德音为鹜鷟,薛元敬为鹓雏。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晦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

后薛道衡因奏对不称旨,被隋炀帝赐死,天下称冤。薛收发誓不仕于隋。

唐国公李渊晋王起兵后,进入首阳山,聚集人马,准备响应,但事情被蒲州通守尧君素知晓。尧君素因薛收是孝子,就将薛收生母囚禁起来招安他,薛收被迫回城。不久,尧君素想投靠王世充,薛收不愿随从,就潜逃出来,投奔李渊。

薛收归李渊后,受到其部属房玄龄的赏识,而把他推荐给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召见薛收,询问时政,薛收陈说天下大势,很合李世民的心意,于是李世民授他为秦王府主簿,兼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当时群雄相争,李世民经常南征北战,有关军事民政的檄文布告,大多出自薛收的手笔。薛收为文敏速,似有成竹在胸,马上写来,并无改动之处。

薛收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讨伐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至时,活动于今河北地区的窦建德率军前来救援,一时形势紧张,李世民部将纷纷劝其退军。但薛收独排众议,建议李世民一鼓作气,消灭王、窦两军。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击败了窦建德和王世充,并将他们擒获。之后,李世民入洛阳,看到隋朝的宫室非常奢华,不禁感叹。薛收乘机援引前朝奢败俭兴的事例,谏劝李世民,为李世民所赞赏。回师长安后,李世民拜封薛收为天策府记室参军。不久,薛收又跟从李世民平刘黑闼,以功封汾阴县男。平时,薛收也非常尽责,李世民一度经常游猎,薛收上书谏止,被李世民视为知己,并赐黄金四十铤。

武德七年(624年),薛收得病,李世民遣使问候,不绝于道,还命人用轿把他抬来,亲自为他披衣,与他叙谈往事。不久,薛收病逝,年仅三十三岁。李世民为之痛哭,遣使吊祭,赠帛300段。后来,李世民为其府属十八学士图像时,曾感叹薛收早死,不得列于其间。李世民即位后,又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贞观七年(633年),太宗追赠薛收为定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又追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