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谢灵运

谢灵运(山水诗奠基者)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世称谢客,以字行于世。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上虞区)。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 本名谢公义
  • 别称谢康乐、谢临川、谢客
  • 字号字灵运,小名客
  • 所处时代东晋→刘宋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
  • 出生时间385年
  • 去世时间433年
  • 主要作品《谢康乐集》
  • 主要成就山水诗奠基者
  • 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市)
  • 官职侍中、秘书监、永嘉太守
  • 爵位康乐县公
  • 信仰道教
  • 典故才高八斗

谢灵运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祖籍陈郡阳夏。原名谢公义,字灵运。父谢瑍,仕至秘书郎;母为王羲之与郗璿的独女王孟姜的女儿刘氏。

谢灵运小时在钱塘道士杜炅的道馆中寄养,十五岁回建康,故小名客儿。灵运“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十八岁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公、谢康乐。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玡王、大司马司马德文的行军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义熙二年(406年),谢灵运出仕。

义熙三年(407年)改任抚军将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

义熙八年(413年)刘毅反刘裕,兵败自杀,谢灵运返京任秘书丞。

义熙十一年(416年),谢灵运转任中书侍郎。

义熙十四年(419年),刘裕在彭城建宋国,谢灵运任宋国黄门侍郎。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刘宋,是为宋武帝,谢灵运爵位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食邑五百户,任太子左卫率。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宋少帝继位,谢灵运被权臣排挤出京,任永嘉郡太守,在职一年,即称病返乡隐居。

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任命他为秘书监,始不肯就任,经光禄大夫范泰的催促,于元嘉八年(431年)就职。

元嘉三年(426年)。文帝诛权臣徐羡之等,召谢灵运回朝,谢灵运因不受重用,心有不平,多称疾不上朝而肆意遨游。借文帝讽旨令其自解之机,请病假东归,二次隐居故乡。因日夜游宴,谢灵运于元嘉五年(428年)被免职。

元嘉八年(431年),因决湖造田之事,谢灵运被会稽太守孟顗告发 ,他上书申辩 。文帝知其被诬,未予追究,任其为临川内史。但他依然荒废政事,遨游山水。司徒刘义康遣使收录,谢灵运兴兵拒捕,犯下死罪。文帝爱其才,降死一等,流放广州。

元嘉十年(433年),谢灵运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文帝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颇信佛教、道教,生得一副美须,死前布施,捐出自己的胡须,装饰南海祗洹寺的维摩诘菩萨佛像。唐时,唐中宗之女安乐公主将维摩诘菩萨佛像之须,剪取一半,以备斗草之用。又恐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今遂绝。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