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伦魏明伦,1941年出生,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四十年未换单位。
14岁(1955年)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1957年)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连中三元”,剧坛罕见。《巴》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1985年底,创作的剧本《潘金莲》问世,引起社会各界大讨论。争议扩大到港台欧美,余波回荡十年不止。全国几十个剧种,二百余个剧团纷纷争演《潘》剧;并由香港影视剧艺社、台湾复兴剧校移植上演。近年《潘》剧连续参加台湾第十四届国际艺术节,新加坡第四届国际华族文化节等等境外演出盛会。剧本由海内外几十家报刊转载;单行本出版多种,英译本在美国发行,又被选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大系》《八十年代文学新思想丛书》《中国现代派作品大系》。
1992年,《夕照祁山》获第六届振兴川剧调演优秀剧本奖,名列第一。剧本由《中国作家》与香港《大成》杂志破例发表。
1993年,《中国公主杜兰朵》由北京京剧院带到意大利演出;
1995年又由自贡市川剧团带到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参赛,一举夺魁,囊括优秀剧本、优秀演出等十一项大奖。
八十年代末期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至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代表作收入《中国杂文大观》《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品集》《新华文摘》《笔会文粹——走过半个世纪》等。
九十年代兼涉影视,曾应邀出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总撰稿;领衔创作《众人划桨开大船》等节目获得多项春兰杯奖。担任电影《变脸》的编剧。
2013年,以魏明伦命名而开设的“魏明伦文学馆”于2013年4月20日在中国博物馆小镇隆重开馆。
2020年1月1日,由魏明伦担任编辑的电影《巴山秀才》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开机拍摄。
2024年4月26日,当选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终身荣誉会长。
2024年5月28日,魏明伦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去世,享年83岁。当日,魏明伦的儿子魏来告诉记者,已在华西医院签署了眼角膜捐赠协议,并取了眼角膜。魏来表示,将有用的器官捐赠出去,是父亲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