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万籁声

万籁声(自然门一代宗师)

万籁声
万籁声(1903年2月-1992年8月),原名常青。湖北武昌人。生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曾任北京国立农业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广拜名师习武。1928年底被李济深聘为两广国术馆馆长,授少将衔。抗日战争期间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福建行医,并授徒习武。著有《武术技击精华》、《武术自然门》、《中医伤科》、《气功》、《金枪廿四式》等。

  • 中文名万籁声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03年2月
  • 逝世日期1992年8月
  • 毕业院校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
  • 职业武术家
  • 主要成就撰写书籍,著有武术作品十余部传授徒弟,门徒弟子遍及海内外
  • 出生地湖北省武昌县葛仙镇
  • 代表作品《武术汇宗》、《万籁声武术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等
  • 性别
  • 师承刘百川、杜心五等

万籁声原名万常,字常青。1903年出生于武昌葛仙镇一个书香世家里。他自幼聪敏好学,性嗜技击,读书之余,常和一群小童耍弄拳脚。

中学时代,即远离家乡,来到北京,住在曾当过民国初期政府教育次长的叔叔家里。1920年考入北平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中国人被嘲笑为“东亚病夫”。万籁声有感于民族的存亡,认为强国必先强种,立志“武术救国”,是以课余勒练武功,以求自强。先后师从杜心五、赵鑫洲、杨度之、邓芷灵、王梦斋、王荣标等学习武术内外功、道功和药功。

某天,北京“晨报”刊登一则武林故事,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当时,农大的林教授对万锁声说道:"你已大学毕业,是个高材生,又练了多年的武功,为什么不写点武术文章,发表发表呢!这一提示,正合万籁声的愿望,他早想打破“文人不武,武人不文”的旧习。于是奋笔疾书,在“晨报"连载武术文章,因其立论弥新、涵盖周延、图文并茂、笔法流畅,一时轰动京师,洛阳纸贵。师友欣庆之余,建议结集出版,定名为“武术汇宗”。这时,著名的剧作家、诗人田汉,是万籁声长兄万籁天的好友,建议万常青改名万锁声。一九二八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武术汇宗),作者万籁声的名字就沿用到如今,而万常青这个名字,则鲜为人所知了。

1928年10月,全国国术比赛在南京举行,二十六岁的万籁声,作为河北和北京代表队领队,率领二十余名拳手,前往南京参赛。被推为魁首。当时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将军知道这件事后,对比赛后留馆习武者训话时说:“你们不算功夫,真行的,是河北总代表万籁声。诸人也相信,但未一试,而均比不过顾汝章。乃推他同万先生较量,为万先生所服,大家才公认万先生为第一。”这番评论,使万籁声的名字在武术界传播,而有“武状元的美誉。期间遇罗汉门刘百川,得其真传:逢佛家“同心小补堂”堂主邓学辉,与之学。

翌年,李济深函请万籁声到广州,担任两广国术馆馆长,同行的有北派武林高手李先五、傅振嵩、顾汝章、王少周五人,这就是武林掌故中的“五虎下江南”。万籁声上任后,李济深即授以“少将”军衔,同行的高手也分别授以军衔,列为教官。中国武术界,素来有地方主义及门户之见的陋习,当万籁声担任馆长的消息传开后,两广武林高手很不服气。纷纷向李济深提出异议,力争要以本地人任馆长。李济深多次解释都无用,于是下令有不服气者,可以前来与万某比武,谁能胜万某,谁就取代他当馆长。命令下达两个月内,真的先后来了几位“武林高手”,但一动手,就败在万籁声手下。于是万籁声在两广名噪一时,可谓少年得志,叱咤风云。两广国术馆只办了几个月,终因国民党内部纷争,李济深被蒋介石囚禁于南京汤山,由陈济棠主持粤政,陈以两广国术馆开支浩繁为由,下令解散。时人对此深感痛惜。湖南省何键(芸樵)热心提倡武术,他曾在南京观看首届国术考试,对万籁声的武功至为饮佩。1931年冬,何键通过杜心五致函万籁声,特聘他来长沙担任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

1934年任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1936年正月,广西南宁举办省武术对抗赛大会,白崇禧专机接万师任总裁判长,并临场示范表演。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洛阳补充兵训练处任武术教官。1938年冬末,任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国术总教官。1942年应福建省主席刘建绪之邀,到福建永安创办福建体育师范学校任校长。后任福建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在福州东街卫生院任骨伤科医师。1957年任福建省武术比赛大会总裁判长,表演自然门功夫及卷钢板等武技。随后赴北京参加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获表演奖。1981年5月,以火车头武术总顾问的身份至沈阳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1982年被特邀参加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著有《武术汇宗》《原式太极拳图解》《国术教本》《药功秘》《国际武术体育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武术言论集》《中国伤科》《治平之道》等专著。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