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王廞

王廞(中国东晋后期政治人物)

王廞
王廞(生卒年不详),字伯舆,人称“王长史”,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之孙,会稽内史王荟之子,中国东晋后期官员、将领、书法家。王廞出身江左一等一的门阀士族琅琊王氏,他较早出仕,先任太子中庶子,后任司徒左长史。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廞之母去世,王廞在吴郡为母守丧。王恭于隆安元年(397年)四月,在京口起兵讨王国宝、王绪,以王廞为建武将军、吴国内史,使他起兵三吴以声援之。王廞约前吴国内史虞啸父募众于吴兴、义兴,赴者万计。后司马道子赐死王国宝、王绪,王恭遂罢兵。王恭罢兵后,命令王廞退兵服丧。王廞怒不从命,他起兵后在三吴大肆屠戮异己,众人溃败后,王廞单骑出走,义熙年间(405年-418年),王廞卒。王廞会诗歌,现存《长史变歌》三首,是他临败时所作。王廞还擅长书法,善行书。他的传世作品是《静媛帖》。

  • 别名王长史
  • 伯舆
  • 所处时代东晋
  • 民族族群汉人
  • 主要作品《长史变歌》、《静媛帖》
  • 本名王廞
  • 籍贯琅琊临沂
  • 名言琅玡王伯舆,终当为情死
  • 职业政治家、书法家

王廞出身江左一等一的门阀士族琅琊王氏,他的祖父就是与晋元帝司马睿“共天下”的东晋开国丞相王导。他的父亲是王导幼子王荟,官至会稽内史。当时琅琊王氏虽失去权柄已久,但作为高级士族,仍享有大量特权。王廞亦较早出仕,先任太子中庶子,后任司徒左长史,故人称“王长史”。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廞之母去世,王廞在吴郡为母守丧。当时,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专权,宠幸王国宝、王绪,对青兖二州刺史王恭的利益构成威胁,王恭遂于隆安元年(397年)四月在京口起兵讨王国宝、王绪。王恭除上结荆州刺史殷仲堪等夹击建康以外,又以王廞为建武将军、吴国内史,使他起兵三吴以声援之。王廞约前吴国内史虞啸父募众于吴兴、义兴,赴者万计。虞氏为会稽大族,在三吴的影响远胜王廞。虞啸父本见重于孝武帝,疾恶司马道子,他们起兵以后,建康面临断绝补给的危险,形势紧急。司马道子不得不赐死王国宝、王绪,王恭遂罢兵。此时距离王廞起兵尚不足10天。

王恭罢兵后,命令王廞也退兵服丧。王廞起兵后在三吴大肆屠戮异己,不可自拔,再加上他欲“乘间而取富贵”,遂拒绝退兵,于隆安二年(397年)五月倒戈攻打王恭,并写信给司马道子求其合作,但被司马道子退回。王恭则派北府骁将刘牢之讨伐王廞,在曲阿将其击溃,迅速平息叛乱。王廞逃走,不知所终。有学者认为他躲避于茅山,并死在那里。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