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唐树义

唐树义(清朝官员)

唐树义
唐树义(1793年—1855年),字子方,贵州遵义人。清朝官员。唐树义幼年随父唐源准在外地读书,清嘉庆二十一年(1815年),返籍乡试中举。道光六年(1826年),以大挑一等到湖北任后补知县。道光十五年(1835年),得林则徐等保荐,升甘肃巩昌知府,代理道员。咸丰四年(1854年),唐树义奉命驻守金口抵抗太平军,因兵单将寡全军覆没,投江殉职,卒年六十二岁。同治十年(1871年),赐骑都尉世职,加谥“威恪”。入《清史列传》忠义传。

  • 子方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贵州遵义
  • 出生日期1793年
  • 逝世日期1855年
  • 主要作品《乙巳朝天录》《从戎日记》《北征纪行》等
  • 本名唐树义
  • 谥号威恪
  • 爵位骑都尉

初入仕途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唐树义出生于贵州遵义,幼年随父在外地读书。

嘉庆二十一年(1815年),唐树义返籍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道光二年(1822年),唐树义葬其父于贵阳成山,并于墓附近筑室曰“成山草堂”。

道光六年(1826 年),唐树义以大挑一等,到湖北任后补知县。同年,因协办审案有功,破格补任湖北咸丰知县。

道光十一年(1831年),唐树义调任监利县知县。

步步高升

道光十二年(1832年),调任江夏县知县。

道光十四年(1834年),晋升汉阳府同知。

道光十五年(1835年),得林则徐等保荐,升甘肃巩昌府知府,代理道员。

道光十八年(1838年),调任甘肃兰州府知府。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擢升兰州道道员;同年九月,在“若己有园”设宴,款待被贬至新疆伊犁,途经兰州的林则徐。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赏戴花翎。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迁陕西按察使。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署陕西布政使。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调湖北布政使。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代理湖北巡抚。巡抚到任后,因与巡抚意见不合,称病辞官回乡,于贵阳修筑“待归草堂”(人称唐家花园)闲居养老。“待归草堂”遗址

战败殉职

咸丰三年(1853年),受朝廷诏令在籍办理团练。同年,在张亮基、骆秉章的推荐下前往武昌帮办事务,任湖北按察使。等到田家镇军情告急,唐树义奉命驻守广济。在黄州、汉阳相继沦陷后,唐树义前往德安剿灭太平军,随后进军滠口。

唐树义遗砚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湖广总督吴文镕在黄州战败自杀,唐树义撤回省城,被撤职留任,奉命率水师驻守金口抗击太平军。正月二十二,唐树义之子唐炯抵达湖北金口,唐树义见到唐炯问了几句家事后,就把自己要与太平军决战的事情告诉了他,并认为“大丈夫就要像江中丞(湘军悍将江忠源)那样死。”正月二十三日,唐树义因兵单将寡全军覆没,在湖北武昌金口江面上投江殉节,卒年六十二岁。约一个时辰后,唐树义的遗体漂浮至岸边,旋即被当地居民殓葬于金口下游长江边。唐树义捐躯后,唐炯带着父亲的遗疏前往岳州(今岳阳)拜访曾国藩。二月初二,曾国藩代其向朝廷呈交了唐树义遗疏。十一月,曾国藩率湘军收复武昌,湖北巡抚衙门将这一消息发函通知了唐树义之子唐炯。唐炯闻讯,立即往湖北寻找唐树义遗骸。在左宗棠、胡林翼、王柏心等帮助下,唐炯终于找到遗骸。次年二月,唐树义遗骸被运回贵阳,葬于今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成山墓园。

同治十年(1871年),湖广总督李翰章奏请让吴文镕与唐树义合祀一祠于武昌,赐骑都尉世职,并加谥号“威恪”。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