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身份为清微教主,自立清微派,为玉虚宫十二弟子中的第五位上仙,归属于昆仑山阐教门派,元始天尊的主要门生之一。道场在乾元山金光洞,亲传弟子为灵珠子转世的哪吒,身边侍者为金霞童子;其法宝众多,擅持剑打斗,除了宝锉,他将一洞神器尽付于高徒哪吒一人。修为强悍,仙法高深,已修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境界,且拥有庆云青莲护体能力,曾协助武王伐纣。因未斩三尸,杀劫临身,又恰逢封神之战与周伐商时期,顺天应运将奇宝“灵珠子”送至陈塘关托生为李靖一家之子,投胎成哪吒并收其为徒。身为哪吒的授业恩师,以莲花为哪吒重塑肉身,传授他三头八臂的法身,并赐其镇洞之宝乾坤圈、混天绫、火尖枪、风火轮、金砖、九龙神火罩、阴阳剑等多件厉害的神兵利器。曾在乾元山杀石矶,后于十绝阵第六阵大破“化血阵”灭孙良,是三教中最早犯杀劫的大仙,首个击杀截教万年修为之士。平生仅逢一败,即为玉虚十二仙集体共同的红尘之劫:经混元金斗所拿,被九曲黄河阵削去顶上三花、闭了胸中五气。最终持宝锉闯过万仙阵大决战,历完封神劫数后,太乙真人以仙人之身继续潜修仙道,结局再次返本还原。太乙真人在民间影响力较大,虽然在《封神演义》一书中出场不多,但确在十二仙中的知名度最高,经常出现于动画片、真人剧、漫画、游戏等场景。在评书《群仙破天门》中还有一位徒弟杨宗英。(概述图:老连堂《封神人物绣像》太乙真人)

  • 中文名太乙真人
  • 别名太乙、真人、清微教主
  • 性别
  • 登场作品封神演义(明代神魔小说)狐狸缘全传(清代神魔小说)群仙破天门(评书)济公传(清代神魔小说)
  • 年龄1500岁(商末时代)
  • 小说教派阐教
  • 小说地位昆仑十二仙之一第五仙
  • 小说洞府乾元山金光洞
  • 小说弟子哪吒、金霞童子、杨宗英
  • 小说法宝九龙神火罩、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金砖、阴阳剑等
  • 小说成就创立清微教、杀死石矶、破化血阵杀孙良
  • 神位仙职阐教仙人
  • 坐骑紫鸾、朱鹤
  • 身份乾元山金光洞的洞主
  • 其他成就令哪吒起死回生,助哪吒肉身成圣
  • 小说师尊元始天尊

时代背景

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是以“商周时期”作为历史框架,并以叙述“斩将封神”和“武王伐纣”为主题的架空世界观,此书的时代背景设立在混沌初开之后,天地间发生共工头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事件,又经历了三皇五帝至夏桀时期,直到“商朝末年”与“西周初年”之间的朝代为主线内容;这个时期的殷商王朝因恶君纣王的荒淫无度、残暴统治而导致国力衰退,政权逐步转移至仁德之君周武王姬发的势力之下,过程不免战乱肆虐,并且天下旱灾频发;同时这个时代还是修仙者横行、奇人异士遍地的世道,充斥着各种会法术的将领和众多千奇百怪的法宝玄兵,主打一个怪力乱神的魔幻体系,亦是太乙真人所处的仙道杀劫时代,往殷商之前可追溯至一千五百年以上的远古阶段,当时的太乙真人等昆仑山修士早就已经是阐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十二名远古仙人。

故事背景

《封神演义》书中的事发背景被定为殷商末年,人间动荡,阐截群仙杀劫四起,又时逢纣衰周兴之期,昊天上帝所统治的天庭正处于招神进行时,故有三教并谈、封神榜之决策;玉虚门下十二仙的红尘之厄即将来临,间接迎来阐胜截败、周生商灭的特殊变革。元始天尊即传玉虚法旨,委派太乙真人安排灵珠子下世讨伐纣王,辅佐姜子牙完成朝代更替的重要使命,而作为阐教修士的太乙真人亦在商周之战中出手协助西岐势力克殷;整个封神故事的起源也以围绕昆仑十二仙渡杀劫的情节而展开。

据《封神演义·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记载:“鸿钧道人曰:‘只因十二代弟子运逢杀劫,致你两教参商。’”——封神原文中的巨佬人物“鸿钧道人”也表示,太乙真人在内的阐教十二大弟子的“杀劫”也是间接性造成阐截二教开战的重大原因之一。

概念设定

阐教杀劫

按照《封神演义》的设定,修仙之士会经历“杀劫”,而经历“杀劫”就必定会“开杀戒”,这是小说人物一种命定劫数,书中所谓“杀劫”就重点发生在阐教诸仙“十二代弟子”的身上,太乙真人就是其一,这些仙人要“渡杀劫”就必须杀死与自己教派对立的修行者,“太乙真人杀石矶”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同时也是“阐教杀劫”的第一宗案例,最终阐教也渡劫成功。

根据《封神演义·十一回·羑里城囚西伯侯》原文中提到太乙真人的状态:“因神仙一千五百年犯了杀戒,乃年积月累,天下大乱一场,然后复定。”——书中表示“太乙真人”这个神仙至少已经具备“一千五百年”的修为及年龄,长期修炼下来就会有“杀劫”缠身,也就积累了一定的杀戒。而据《封神演义·九十八回·周武王鹿台散财》记载:“助陛下吊民伐罪,原是应运而兴,凡人、仙皆逢‘杀劫’,先立有封神榜在封神台上。”

斩三尸

依照《封神演义》原文所述,“三尸”由太乙真人首次提及,三尸未斩的设定主要由阐教十二代弟子所展开,有些仙人如果在一千五百年的时间之内不曾斩却三尸,就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杀伐浩劫,灾厄会影响到仙界乃至人间,以致于天下大乱;太乙真人就是因为不斩三尸和犯杀戒才卷入红尘之厄中,所有未斩三尸之仙都会遭劫,这种定律会持续发生到犯下杀戒的修行者们渡过杀劫方能止息并做到斩掉三尸之能,而“三尸”即为修道者所谓的“三尸神”,为贪嗔痴三大心魔的象征。

而按《封神演义·十四回·太乙真人收石矶》记载:“你乃截教,我乃阐教,因吾辈一千五百年不曾‘斩却三尸’,犯了杀戒,故此降生人间,有征诛杀伐,以完此劫数。”——太乙真人也亲口说了自己活到了“一千五百年”,但是因“不斩三尸”,所以“犯杀戒的劫数”到了。在《封神演义·五十回·三姑计摆黄河阵》亦提及:“天尊叹曰:‘只因三尸不斩,六气未吞,空用功夫千载。’”

红尘之厄

据《封神演义·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记载:“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封神演义·八十二回·三教大会万仙阵》记载:“元始曰:‘今日你等俱该图满此厄,各回洞府,守性修心,斩却三尸,再不惹‘红尘之难’。’”

据以上《封神演义》原文描写可知,“封神榜计划”的起因有三,其一是昆仑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不能避因果斩三尸,因为太乙真人这些仙人一千五百年以来不斩三尸,加上犯了杀戒,所以有杀伐之劫,修仙者沾染了红尘凡事,不得不入世渡劫。其二是昊天上帝统治的天庭中,需要招收辅神来管事,天帝本想先诏安十二个具有代表性的仙人作为首位称臣之神,故三教巨佬立下“封神榜”,收录三百六十五路八部正神献给昊天。三是纣王得罪女娲,写色诗调戏补天之神,加上后来发展暴政,天命归西岐。封神作者把这三件事整合成一个大局,以武王伐纣为引,安排十二仙入局渡杀劫,事后让死者上封神榜给昊天打工,活者则远离红尘。

太乙真人的“红尘之厄”就是身陷九曲黄河阵那次经历,直至万仙阵这场仙家的终极之战结束,红尘之厄才得以圆满结束。

三十六路兵伐

“三十六路兵伐”是《封神演义·三十四回·张桂芳奉诏西征》中太乙真人首次提起的:“如今‘三十六路兵伐’西岐,你可前去辅佐明君,以应上天垂象。”——所谓“三十六路兵伐”就是指殷商阵营以及截教势力、部分散仙对西岐一方展开的讨伐征战之事;期间所发生的“十绝阵”事件也是“三十六路战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太乙真人就是这场战事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此次战局也关系到太乙真人等阐教仙人的凡间杀劫。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