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肃顺

肃顺

肃顺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1月26日-1861年9月),清末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 本名爱新觉罗·肃顺
  • 字号字雨亭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时间1816年11月26日(嘉庆二十一年十月初八)
  • 去世时间1861年9月(咸丰十一年九月)
  • 主要成就整肃官场政风,处理“戊午科场案”、户部宝钞案
  • 旗籍满洲镶蓝旗
  • 封爵三等辅国将军
  • 官职协办大学士,侍卫内大臣
  • 职业宗室、大臣

早期经历

爱新觉罗·肃顺(1816年-1861年),满洲镶蓝旗人,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道光年间,考封三等辅国将军,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咸丰帝即位,擢内阁学士,兼任副都统、护军统领、銮仪使。 咸丰四年(1854年),授御前侍卫,迁工部侍郎,随后在礼部和户部也曾有过任职。 咸丰七年(1857年),肃顺被擢升为左都御史、理籓院尚书,仍然兼任都统职务。 咸丰八年(1858年),调礼部尚书,仍管理籓院事,随后又调回户部任职。 

临危顾命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来犯京师,肃顺随咸丰帝“北狩”,授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统领行在一切事务。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危,召肃顺及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见,受顾命, 史称“顾命八大臣”。 不久之后,咸丰帝驾崩。

政变被杀

咸丰帝驾崩后,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 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䜣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于密云被捕,随后下狱。不久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