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孙炳文

孙炳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孙炳文
孙炳文(1885年-1927年4月20日),字浚明,汉族,1885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1913年,孙炳文与任锐在北京结婚,192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等职。1926年6月,孙炳文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27年4月16日,孙炳文在取道上海前往武汉时,由于叛徒的告密,被敌人逮捕。敌人对孙炳文诱以高官厚禄,遭他严正拒绝。4月20日,孙炳文在龙华被敌人杀害,时年42岁。

  • 中文名孙炳文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885年
  • 逝世日期1927年4月20日
  • 毕业院校京师大学堂
  • 出生地四川南溪

孙炳文(1885~1927),字浚明,南溪城郊魏家山(今属南溪镇)人。8岁到县城读私塾。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孙炳文考入北京京师大学堂预科一类英文一班。因抨击封建伦理的虚伪性被记大过。年终作文考试,又抨击校方,被学校开除。

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举为京津同盟会文牍部长,起草宣言和来往函电。民国元年(1912年)撰文在报上对袁世凯背叛共和罪行大张挞伐,并与拥袁的“进步党”报纸进行笔战。

1913年,与任锐在北京结婚。民国7年1月,孙炳文应邀到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朱德旅部任咨谋,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1920年,孙炳文出任四川造币厂厂长。川军吕超下令提取造币厂全部存款,“如不执行,即行枪决”。孙炳文发出快邮代电,揭露军阀混战,徒苦小民。最后仅交半数存款,其余全部封存,自己两袖清风,弃职还乡。

1921年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兼报馆工作。民国11年夏,他与朱德在北京会合,一同到上海会见孙中山。9月同朱德赴巴黎,后赶往柏林会见周恩来。11月,党中央来信正式批准孙炳文、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孙炳文离德转道莫斯科回国。年底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上校秘书兼中山大学教授,“参与制定了有关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原则,写出了政治部工作方针和文件”。民国15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和其他40余人遭逮捕,关押在广东卫戌司令部。经周恩来同中共广东区委与国际代表一道斗争,迫使蒋介石全部释放。6月,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7月1日,任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领导粤、桂及闽南工作。4月6日,出席黄埔军校特别党员大会作演讲,不指名地揭露蒋介石新右派的篡权阴谋。

这时,孙炳文接前线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的电令,调他去武汉就任军事委员会总务兼军事厅长等职。4月10日离广州去汉口。16日途经上海时,被国民党特工逮捕囚禁于龙华特务处。20日凌晨遭秘密杀害于龙华密林深处。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