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任孚先

任孚先

任孚先
任孚先,男,汉族,1935年9月出生于山东莱芜市。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60年9月分配到山东省文联,曾任《山东文学》理论编辑,省作协干部。1970年为省革委文化组干部。1975年任省创作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任省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5年创办《文学评论家》,任主编。1988年当选为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协党组成员。现为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文学世界》社社长。

  • 中文名任孚先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35年9月
  • 性别

任孚先自小就喜爱文学,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少年时期就与家藏丰富的古书结下了“缘分”,不仅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名著,而且对于一些野史趣闻也有所涉猎,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了解,从而培养了他对于文学的浓厚兴趣。在小学时期,就喜欢作文,中学时代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由于学习成绩优秀,曾被推荐为徐州市学联学习部部长。同时,他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进行广泛阅读,特别对西方文学的阅读犹为广泛,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等作家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他充分了解的。1956年,任孚先考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在这里有冯沉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等闻名全国的著名学者,有数十万册的藏书和浓厚的学术与文学氛围。正是在这里,任孚先开始了自己最初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活动。在前辈教师的指导下,他刻苦努力,崭露头角。在《文史哲》发表了《谈青春之歌》、《论”厚古薄今勺,在《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版)》发表了《论红旗谱》等文章,在《山东文艺》上发表了评论当时出现的肖端祥、邵勇胜等农民作家的文章,在《大众日报》、《青岛日报》、《济南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文艺思想杂谈及评论,引起了当时文学界的关注。196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省文联文学研究所,成为省文联第一位专职文学评论工作者,并坚持至今,仍笔耕不辍。他在三十多年的文学理论研究与评论的学术活动中,几乎涉及所有艺术门类。从文学到影视,从戏剧到期刊研究,都发表过一些有见地的评论文章,但其最主要、最重要的成就是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评论。任孚先的学术研究著作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理论探索;二是文学研究、创作思潮与作品评论;三是资料编纂。在这三类学术研究活动中,他一主坚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继承与探索创新的结合,坚持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有严谨、扎实的文凤,从而使他的著述多有建树和开拓。

任孚先作为一个热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变化的文学研究者和文学评论家,一直保持着理论建设的激情,对文学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学理论、艺术思想一方面体现在具体的文学现象、文学作品的评论之中,另一方面则集中体现在他的专著《片羽集》、《文学创作漫谈》、《任孚先文艺论集》中。至于第一方面我们将在第三部分具体介绍,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重点介绍任孚先对具体文艺理论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