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瞻岱的身世,张任政、赵秀亭、赵迅、刘德鸿等人在各自专著中均有考订。但所依据的仅仅是《八旗通志》、《八旗氏族通谱》、和纳兰家族墓志碑传。在纳兰性德的孙儿中,以瞻岱最为有名。曽任正黄旗满洲佐领、正黄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直隶古北口提督、甘肃提督等职,卒后谥“恭勤”,按制受诰封并被追赠两代。
瞻岱虽然自小生活在“牙签插架,缃帙整如”的环境中,却并不是通过科考走上仕途,清人钟赓起编纂《甘州府志》,其卷十《官师》有瞻岱小传,称瞻岱由“拜唐阿历升”。所谓拜唐阿,为满语音译,本义为“有用”、“成材”,引申为“执事人”。八旗制度规定:是旗人无论内外官员或世爵,也无论满洲或蒙古,均须将其年满十八岁的子孙呈报本旗,造册汇报军机处,以备挑选为拜唐阿。选中者送进宫廷,代替父兄为皇家事务效尽臣仆之劳,不许规避。服役期为5年,期满或授职或当差。拜唐阿不属官,但充任拜唐阿者,就有资格进阶升官。“拜唐阿” 是培养旗籍官员的一种特殊制度,付与八旗高干子弟的特殊待遇和权益,瞻岱即由此步人官场而后来又升为中高级官员。
瞻岱虽然有过“拜唐阿”的经历,但丝毫没有八旗高干子弟的优越感,他低调做人,高效做事,任官期间,勤勉敬业,拒绝馈献,严治贪腐,整殇卒伍,以“廉干而慈祥”见称于世。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所收藏清代档案中,就有瞻岱的奏折数十件。其中有他在雍正十三年奏报查处口北道王棠、谷确、白石等人冒销、挪借军需案的折子;有他在乾隆三年七月奏报热河雨汛洪涝的折子;有他在乾隆三年十二月奏报宁夏地震灾害的折子;有他在乾隆四年八月奏报的甘肃农业收成和气候变化的折子等。这些折子充分的反映了瞻岱在任期间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安顿民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