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刘起晦

刘起晦(南宋历史人物)

刘起晦
刘起晦(1162—1205),字建翁,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刘朔长子。孝宗淳熙五年(1178)进士。官历福清县主簿、监建康府榷货务、贵溪知县、江西安抚司机宣、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教授。起晦以儒自奋,气质端凝,识度宏远,外柔内刚。

  • 本名刘起晦
  • 建翁
  • 所处时代
  • 籍贯兴化军莆田

刘起晦,字建翁,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壬午生,莆阳城关乌石后陇人。

起晦气质端凝,识度宏远,外若柔巽,内实刚方,居官耿直,廉政为民,有声于外,缙绅无不乐荐之。江东转运副使杨万里(字廷秀)极力荐其为馆学。宁宗嘉泰四年(1204)甲子六月,擢江西安抚司机宜,召试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教授。

先是庆元元年(1195),韩侂胄(字节夫)极力谋引其党羽为台谏,并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社稷”为词,劾罢赵汝愚相位。不久,监察御史胡紘(字应期)劾赵汝愚“唱引伪徒,谋为不轨,”诏贬永州,而起晦却深为汝愚所器重,其时恩师朱熹草拟封事数万言,极陈韩奸蔽主之祸,起晦及诸生迭更进谏无効,朱熹才默然而退,取谏稿焚之,更号遁翁,遂以疾乞休。朝中大权一归韩侂胄。为了窃弄权势,排斥异己,韩奸“更道学之名为伪学,”掀起打击,迫害名士逆流,“阴疏姓名授之,俾以次斥逐。”

庆元二年(1196)严申“伪学”之禁,端明殿学士叶翥奏劾“伪学之魁,以匹夫窃人主之柄,鼓动天下。”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大罪状。太常少卿胡紘竟上奏“比年以来,伪学猖獗,图为不轨,动摇上皇,诋诬圣德,几至大乱。”朝廷诏削朱熹秘阁修撰,沈继祖得意猖狂,奏劾朱熹“剽窃张载、程颐之绪余”,“招收四方无行之义徒,以益其党伍。”并“乞加少正卯之诛,以为欺君罔世,污行盗名者之戒,其徒蔡元定、佐羲为妖,乞编管别州。”当时朱熹正在建阳考亭编《礼书》,而京师余嚞却上书乞斩朱熹,以绝“伪学”。言官劾起晦为朱子门人,诬为伪学,遂罢之。

嘉泰四年(1224)十一月,起晦已罢官。“留得累人身外物,半肩行李半肩书。”既归莆阳,尽管居室简陋,贫居不改其乐。失不系心,得不形色。俗云:“人伴贤良智自高。”其与永嘉学派之代表人物,著名学者叶适一往情深,相交莫逆。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常来常往,书问不绝。叶适一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为文重视教化作用和独创性,其散文雄赡而才气横溢,语言简朴厚重,名重于当世,在南宋卓然为一大宗,其与起晦志同道合,为文论道,两智既能相使,两贤才能相临。

开禧元年(1205)五月,起晦以疾卒,享年四十四,葬于莆之郡城石室西原。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