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里,原名李琳,吴王李恪嫡长子。父亲死后,四个儿子被流放到岭南。武则天光宅年间,李琳兄弟被赦免,袭爵,历任五州刺史。于江左做官廉洁奉公,武则天听说了,于是就派人去当地看望慰问了一下,并送上六个字“儿,吾家千里驹”,遂改名李千里,并经常进祥瑞讨武则天的欢心。后来,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但惟独没动李千里。唐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封李千里为成王。因与节愍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与其子太仆少卿、天水郡王李禧被唐中宗和韦后处死。唐睿宗即位后,被平反。
李琳曾经在父亲李恪赐死后,和李璋、李琨、李璄等三兄弟,一起被流放到岭南。但他的身体健康,而且能适应各种环境,在崎岖、瘴病之地诸多恶劣条件下,仍能勇敢地活下来。虽说是流放,但在叔父唐高宗在世时,生活上还算富裕,李琳就费尽心思,收集岭南各种特产献给朝廷。高宗驾崩后,他听说武太后喜欢祥瑞,就到处收集奉献,以求能保身。杀父亲的是长孙无忌,武太后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才人,和当时的事件完全无关。后来消灭他不共戴天的仇人长孙无忌及其同党的,正是武太后。对李琳来说,除了歼灭唐宗室事件以外,武后也算不得是什么大仇人敌。
李琳毕竟是唐朝宗室的一人,武太后必定长期加以监视,尤其是开始血腥的大屠杀以来,必会监视得更严密。据长期监视的报告意见显示:李琳的性格轻率,而且是个大好人,好到近乎傻的程度,没有特别的才能,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野心。
不知道是李琳的本来面目,还是伪装,多年来在表面上能彻底地装聋作哑,他也算是个聪明的人物了。不论局势如何恶劣,李琳总算活下来了。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太后把他从岭南召回,任为襄州刺史,李琳流着欢喜的眼泪,匍匐在太后面前,从此改名为李千里。到襄州就任后,千里从不参与政务,把一切交给长史管理。通常掌理州政实权的都是长史,但刺史多少也要参与政务才是,因此有不少人指责千里的态度怠慢职责,可是他一概不理。但在这时期里,他仍不忘尽可能地收集珍品、祥瑞,献给武太后。天授年间,他历任唐(河南省唐河县)、卢(河北省卢龙县)、许(河南省许昌市)、卫(河南省汲县)、蒲(山西省永济县)五州刺史,从未改变一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