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千里

李千里(唐朝宗室)

李千里
李千里(646年~707年8月6日),原名李琳,字仁,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长子。武则天掌权期间,明哲保身,数次进献符瑞事,竟得免祸。长安三年(703年),充任岭南安抚讨击使,历迁右金吾卫将军。参加神龙革命,拥戴唐中宗复辟,进封成王,拜左金吾大将军、益州都督,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景龙元年(707年),跟随节愍太子发动景龙政变,事败被杀。唐睿宗即位后,平反昭雪,追赠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安葬于铜人原。

  • 别名李琳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日期646年
  • 逝世日期707年8月6日
  • 主要成就参加神龙革命和景龙政变
  • 本名李千里
  • 爵位成王
  • 追赠左金吾卫大将军、上柱国
  • 籍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
  • 官职左金吾大将军、益州都督,迁广州都督、五府经略安抚大使

李千里,原名李琳,吴王李恪嫡长子。父亲死后,四个儿子被流放到岭南。武则天光宅年间,李琳兄弟被赦免,袭爵,历任五州刺史。于江左做官廉洁奉公,武则天听说了,于是就派人去当地看望慰问了一下,并送上六个字“儿,吾家千里驹”,遂改名李千里,并经常进祥瑞讨武则天的欢心。后来,武则天大杀李唐宗室,但惟独没动李千里。唐中宗李显复位以后,封李千里为成王。因与节愍太子李重俊诛杀武三思,与其子太仆少卿、天水郡王李禧被唐中宗和韦后处死。唐睿宗即位后,被平反。

李琳曾经在父亲李恪赐死后,和李璋、李琨、李璄等三兄弟,一起被流放到岭南。但他的身体健康,而且能适应各种环境,在崎岖、瘴病之地诸多恶劣条件下,仍能勇敢地活下来。虽说是流放,但在叔父唐高宗在世时,生活上还算富裕,李琳就费尽心思,收集岭南各种特产献给朝廷。高宗驾崩后,他听说武太后喜欢祥瑞,就到处收集奉献,以求能保身。杀父亲的是长孙无忌,武太后当时只不过是一名才人,和当时的事件完全无关。后来消灭他不共戴天的仇人长孙无忌及其同党的,正是武太后。对李琳来说,除了歼灭唐宗室事件以外,武后也算不得是什么大仇人敌。

李琳毕竟是唐朝宗室的一人,武太后必定长期加以监视,尤其是开始血腥的大屠杀以来,必会监视得更严密。据长期监视的报告意见显示:李琳的性格轻率,而且是个大好人,好到近乎傻的程度,没有特别的才能,也看不出他有什么野心。

不知道是李琳的本来面目,还是伪装,多年来在表面上能彻底地装聋作哑,他也算是个聪明的人物了。不论局势如何恶劣,李琳总算活下来了。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太后把他从岭南召回,任为襄州刺史,李琳流着欢喜的眼泪,匍匐在太后面前,从此改名为李千里。到襄州就任后,千里从不参与政务,把一切交给长史管理。通常掌理州政实权的都是长史,但刺史多少也要参与政务才是,因此有不少人指责千里的态度怠慢职责,可是他一概不理。但在这时期里,他仍不忘尽可能地收集珍品、祥瑞,献给武太后。天授年间,他历任唐(河南省唐河县)、卢(河北省卢龙县)、许(河南省许昌市)、卫(河南省汲县)、蒲(山西省永济县)五州刺史,从未改变一贯作风。

武则天:儿,吾家千里驹。李旦:故左金吾卫大将军成王千里,保国安人,克成忠义,愿除凶丑,翻陷诛夷。永言沦没,良深痛悼。宜复旧班,用加新宠,可还旧官。

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时任岭南招讨使的李千里献上两个阉割的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此间被宦官高延福收为义子,故姓高。高延福因早年在武三思家呆过,力士因此与武三思家有来往。一年多后,武则天又召力士进宫,隶属司宫台。景龙中(公元708年),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这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高力士。

高力士为冯盎曾孙,本名冯元一。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冯盎去世,家道逐渐中落。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一说为公元690年),冯家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论辈分,他是冯盎的曾孙,母亲麦氏是隋将麦铁杖的曾孙女。不久,冯家族因罪被抄家,麦氏的丈夫被杀,儿子被送到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那里。过了几年,李千里见冯氏之子聪明伶俐,身体强壮,便把他同另一个男孩一起净了身,分别取名力士和金刚,然后送入皇宫当宦官。

李千里兄弟、李恪次子李璋,妃子长乐冯氏,也是唐故大将军耿国公冯盎之曾孙,南越王之后。

祖父:李世民,唐太宗。

父亲:李恪,司空、吴王。

王妃:慕容淑,字真如海,北燕皇族之后。

女儿:李淑,陇西成纪县主。

李千里墓

《大唐故左金吾卫大将军广益二州大都督上柱国成王墓志铭并序》:

王讳千里,字仁,陇西成纪人也。神尧皇帝之曾孙,高宗天皇之犹子;实长吴嗣,别封郁林。尔乃导灵源于圣仙,格神功于天地。彤弓旅矢,受言藏之;青社白茅,宠章纷若。固已图分石室,事郁金板矣。王总气冲和,资灵峻极,黼黻言行,鸾龙符彩。年在总角,职委荒隅;亟环星纪,载康夷落。

终能礼蟠于地,声闻于天,中朝嘉焉,征为岳州别驾。伯舆应海岱之召,子春受荆河之辟;昔唯人表,今特宗英;黑帻既临,彤襜无协,俄而高宗晏驾,太后循机,天子居房陵之宫,奸臣纵昆山之火。王隐若敌国,虑深属垣,畏涂叱驭,焦原跟趾。怀社稷之良策,挫风云之逸气;通变不羁,轮辕适用,乃授使持节襄、庐二州诸军事二州刺史。沉碑着绩,捧檄征才,汉池凝化,江浔偃德。累迁许、卫二州刺史。入夷仪而按部,临浚水而凭轼。韩崇之缉化,卫文之和人,不之能尚。

初,孝和之在桐宫也且廿年,鼎命将迁者数矣。王稍见亲近,永怀兴复;献纳之际,恳至尤深。丕业之未沦,繄王是赖。终能协谋宰辅,升闻禁掖,开鹤錀之严扃,展龙楼之旧礼。鬼神勋植,于是获安,改牧蒲坂,用加恒授。长安晚岁,孽竖弄权,阴兴纂夺之心,将肆虔刘之虐。王传会平勃,竟兴明命,圣期千载,功业一匡。大建土宇,为唐室辅;允膺典册,光启于成。仍授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广益二州大都督兼五府大使,上柱国,王如故。若乃金吾戒道,玉节临藩,洒时雨于西蜀,播仁风于南海。统兼要害,秩冠戎竟,夤亮一人,声华万里。呜呼!履霜有渐,赴火不息,汉戚崇奢,曲阳增怒,晋人言反,庚氏犹存。武三思因后族之亲,叨天人之位,罪浮于梁冀,谋深于霍禹,忠良钤口,道路以目。王志协青宫,精贯白日,虑彼鸩毒,斩兹枭镜。

而萧墙伺隙,椒掖回天,翻闻戾园之祸,更甚长沙之酷。神龙四年七月五日遇害,春秋六十有二。呜呼哀哉!唯王位兼文武,器隆栋干,鹏激谈津,猨吟射圃。驾驷马而激藻,入三雍而献乐。全于危难之际,非为身也;赴于宗稷之急,由安上也。存非苟合,故昌运以之兴;勇非虚殉,故逆节由其沮。允所谓立功立事,远而不朽者欤?皇上入纂绝业,芟荑丑正,体国经野,庸勋昨亲,制复旧班,用加新宠,仍使膳部郎中李敏监护丧事。荣哀所加,幽明知感。以大唐景云元年岁次庚戌十□月戊申廿五日壬申,葬于京兆郡之铜人原,礼也。孙瓘,业绪文昭,慕深王父,易苴经于锦带,备刍灵于黼翣。凄凄薤路,先掩润于朝曦;膴膴荼原,永埋芬于厚穸。旌节仍旧,忠贞不泯;俾甄实录,用纪泉庭。

铭曰:赫赫宗凉,巍巍巨唐;资英诞秀,烛代辉梁。象贤吴国,镇俗蛮方;别乘伊赖,分符允臧。夷庚复辟,司隶归章;寄深中尉,锡重南阳。后戚方侈,天衢未康;权倾吕禄,势溢梁商。誓旅诛逆,提戈耀芒;白沙流衅,青纸贻殃。帝猷玄感,宝历重光;棣萼增戚,芝泥考祥。宠优麟□,礼备龙慌;澻接银海,川临玉潢。铭开见日,气静冤霜;未集玄燕,先悲白杨。图芳琬琰,以助旗常。

大唐故成王妃慕容氏(真如海)墓志铭并序

妃讳真如海,字淑,赵郡象城人也。开国建侯,晋有河山之锡;徂南自北,燕为赵魏之雄。固以动贤弈世,礼乐载德。启迪后昆,寅亮当代。公候必复,蝉绂增晖矣。父,皇朝十二卫大将军。威总五戎,早拜登坛之宠;赠加八座,终光曳履之荣。义薄时谣,声溢拜央。是以德流后胤,庆属阴明。夫人则府君之季女也。兰资明秀,蕙性柔婉。生而知礼,动必合仪。修组训而识训,奉箴图而先觉。往属皇运中圮,亲贤路塞,贾生投,屡有长沙之悲,赵王即虏,非房陵之恨。王以谪居荒隅,空伤赋鸟。妃以族行炎海,遂讬乘龙。荔浦来归,桂宫成兆。有符天赞,终庆宜家。德我齐姜,早识四方之志;叶彼秦偶,复见三从之仪。中兴昌历,天飞在御。成王则磐石崇贵,元妃乃衡珈赐册。暮雨朝云,不接荆台之梦;流风回雪,宁追洛水之游。宜家以螽斯成咏,主馈以鹊巢是德,岂谓母后干政,爱子弄兵。王总钤韬,朝疑逆顺。萧墙飞祸,崐玉同焚。曲池即平,高台又倾。梁园竹林,尽染南湘之泪;小山桂树,空照西园之月。誓柏为志,方咏恭姜之诗;徒宅垂仁,终成孟宗之德。礼光女则,行满宗华。苍苍不仁,贤淑委世。开元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寝疾于洛阳劝善里私第,春秋七十有五。夫人窈窕之美,禀自河洲。娴和之仪,播于琴瑟。采苹兴咏,每从南涧之滨;训子为文,自有东征之赋,肃雍以四德无替,浣濯而六行兼修闺阁,义同娣姒。孤桐半死,初崩杞妇之城;双剑同沉,终启滕公之室。开元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合葬于京兆同人原,礼也。嫡孙郕国公李浚等,哀靋集蓼,孝过毁棘,怨凯风之徒攀,忽寒泉而冈极。玄兆斯安,荒郊岁残。白日兮山门晦,青凝兮多龚夜寒,庶勒铭於幽础,播秋菊与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