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树椿,字轩甫,海南文昌龙楼人。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会员。1919年,28岁的他已经是一名众议院议员(民国档案材料显示),1923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中文秘书,而此时的宋庆龄担任英文秘书,与林树椿是老乡加同仁。
1923年4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帅府,召集琼崖人士关于海南建立行省的会议,先生恳切地说:“诸位是琼崖人,要图救琼崖,须先将琼崖改省,直隶于革命政府。”在座的除了琼籍革命先驱徐成章等人外,还有海南文昌人林树椿。这是林树椿首次露面的记载。
林树椿的青少年时代正是辛亥革命风起云涌的大时代。1906年前后,孙中山得到海南革命先驱林文英等人的支持,辗转于南洋一带,宣传革命,募集经费,发展组织。在林文英、王斧、符国良等有志之士坚持不懈地宣传和发动下,很多华侨纷纷慷慨解囊支援革命,这革命的火种也烧到海南岛,激发热血青年和民众的参与热诚。其中就有这位生活在文昌侨乡的青年林树椿,他也向往着民主革命与法制立国,在革命潮流席卷中华的年代,他并没有像当时的很多青年一样选择了上军校,成为一名职业军人,而是怀着建设一个法制新民国的理想,于1915年考上了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法律科,从此开始了他追求法制救国、实践法律精神的一生。
1918年5月,因被盘踞于广州的桂系军阀破坏及干扰,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辞去海陆军大元帅后离开广州。1920年,粤系军事将领陈炯明击败盘踞在广州的桂系、滇系军阀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取消军政府,并于1923年3月在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大本营建立后不久,先后平定沈鸿英叛乱和东江叛乱,并改组中国国民党。
而正是1918年的夏天,身处革命重镇武昌的林树椿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三年的严格修习和目睹革命洪流中的种种现状,林树椿越发觉得自己的专业学习对于要建立的民主共和的重要性。1919年,性格沉稳的林树椿成为一名众议院议员,这是他从政的开端。
1920年,在海南革命先驱徐成章的举荐下,林树椿来到广州大元帅府,林树椿为了法律的公正和他认定的法制精神,拒绝加入任何党派的理念,立即吸引了孙中山的注意。孙中山对这位来自海南岛的青年颇为器重。三年法律专业的训练,让这位本来就严谨内向、心思缜密的年轻人变得更加眼界开阔和信念坚定;无论是宋庆龄还是孙中山,对这位说话带有海南口音的文昌人有一种先天的亲近感。1921年,林树椿成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的中文秘书。与孙中山相随的这些日子,决定了林树椿后来的人生走向。
孙中山和林树椿常在一起谈到的救国治国方略,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如何将这个刚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引向宪政之路。林树椿当年选择读法律,刚好和先生所提倡的依法立国和治国的精神吻合,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心心相通的原因。
1923年春天,在广州大元帅府,极少给人留下墨宝的孙中山,一天夜晚与林树椿小聚之后,觉得心中有话要说。他请人拿来宣纸和砚台,神情非常的专注,胸中似乎蕴藏许久,一挥而就,写下了一副对联:“道因时以立,事惟公乃成”(见图)———据考证,这是迄今被发现的孙中山唯一留在世的对联。这既是孙中山对林树椿的勉励,也是先生一生追求的理想和信念,与他著名的“天下为公”如出一辙。而这副不同寻常的对联,成了日后林树椿一生追随孙中山理想的精神支柱,也是最能见证这段不为外界所知的特殊交往的重要物证。
1924年年底,怀揣对联的林树椿跟随孙中山到了北京。此行是受冯玉祥之邀,到北京共商和平统一大计的。根据林树椿后来的回忆,他们一行人住进了北京的临时行辕———位于铁狮子胡同的顾维钧私宅。就在这里,已经34岁的林树椿经宋庆龄的热心牵线,认识了前清格格爱新觉罗·恒容。从相识到结婚,中间不到两个月。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走完了他的一生。林树椿伤心欲绝地见证了伟人逝世的整个过程。
林树椿一生坚持司法独立,他顶住种种升官发财的诱惑,至死也不加入执政的国民党。在他解放后留下来的口述材料里,他用清秀整洁的楷体写道:“吾虽在国民党做事多年,但视国民党的组织如一盘散沙。作为司法人员更不应该入党,这会违反司法独立与公正的精神。吾当牢记中山先生之教诲:‘道因时以立,事惟公乃成’……”他还表示来自解放区的歌对他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像当时一切进步人士一样,他对新生的共产党抱有好感和向往。所以,当他在厦门任首席检察官时,曾以证据不足为由,冒着被革职的危险,解救了60余名已经被国民党司法机关判了死刑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单凭这个功劳,解放初林树椿曾得到政府的宽待。1952年开始的土改运动,林树椿的父亲在文昌被定为地主。这一年,林树椿和前妻所生的大儿子被送往劳改农场接受劳动改造。然而,1953年5月4日,林树椿忽然被提前释放回家,他的旧友、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沈钧儒先生在得知林树椿到劳改场的消息后(林树椿曾在狱中给他写过一封信,由格格邮寄),不出一年,林树椿被释放。他救过60多名共产党人的功绩没有被忘记,对此,林树椿还在坦白书里说政府对他已经够宽大了。此时,他曾作为孙中山亲近追随者的身份已经被人遗忘,唯有家中珍藏的孙中山笔墨还能为他验明正身。
1956年,林树椿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这一年他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