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门
李安出身名门,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北周追封唐国襄公、唐朝追尊唐太祖景皇帝李虎,父亲是李虎第七子,追封唐蔡烈王李蔚,唐朝建立者一一唐高祖李渊的堂兄弟。
少年袭爵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父亲李蔚,仕官北周,历任朔州、燕州、恒州三州刺史,封襄武县公。
李安容貌秀美,善于骑射。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年间,始任右侍上士,袭爵襄武县公。不久授官仪同、少师右上士。
大义灭亲
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把李安带到身边,并升为职方中大夫。又授李安的弟弟李悊(即李哲)为仪同三司。李安的叔父、梁州刺史李璋当时在京师,与北周赵王宇文招谋害杨坚,引诱李悊当内应。李悊告诉李安说:“这种事,不告诉丞相是为不忠,告诉丞相出卖叔父是为不义,失去了忠和义,如何在世上安身立命?”李安回答道:“丞相像父亲一样,怎能背叛他?”于是李安偷偷把宇文招与李璋相害之事告诉了杨坚。
到赵王等人被杀时,时任丞相杨坚将给李安兄弟加官晋爵,李安叩头说:“我们兄弟没有汗马功劳,过分地承蒙奖赏,即使我全家尽节,也无法酬谢。不料我叔父无行,被凶党迷惑,犯下了灭族之罪,却仍然不加悔改。如蒙保全他的性命,那我们就感到很幸运了。怎能用叔父的性命来换取官爵呢?”说完便拜伏于地,流泪痛哭,极度悲伤。
杨坚为之动容,说:“我为你们特别留下李璋的儿子。”于是下令有关部门,只处罚李璋一个人,不及李家。杨坚也为李安隐瞒了泄密之事。不久授李安开府,晋封为赵郡公;授李悊上仪同、黄台县男。
参与灭陈
杨坚称帝后,授官李安内史侍郎,又转任尚书左丞、黄门侍郎。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朝廷任命李安担任杨素的司马,仍兼任行军总管,率领蜀兵顺江流东下。
当时陈国兵马屯驻在白沙(今湖北宜昌),李安对诸将说:“打水战不是北方人的长处。现在陈国人在险要处停船,必定轻视我们而无防备。在夜里袭击他们,贼人可以击破。”诸将都赞同这一观点。李安率军作为先锋,大破陈军。杨坚特别嘉奖他,下诏书慰劳他说:“陈国贼人自认为水战是其长处,布军于险要之处,更说是官军所忌惮的。你亲率部下,夜里指挥水军进攻,大破陈军,活捉敌人,增强了官军的士气,摧毁了贼人的胆气,没辜负我的委托,听说消息后我很高兴。”升李安为上大将军、郢州刺史。过了几天,转任邓州刺史。
恩信甚重
李安请求在朝内任职,杨坚难以违背他的意愿,任命李安为左领左右府将军。不久,升他为右领军大将军。又授李悊开府仪同三司、千牛备身将军。李安兄弟同时掌管禁军,很受宠信,开皇八年(588年),突厥进犯边塞,朝廷任命李安为行军总管,跟随杨素击讨突厥。李安率部另出长川,刚好敌人正渡黄河,与突厥交战并击败了突厥。
仁寿元年(601年),外放李安为宁州刺史,李悊为卫州刺史。李安之子李琼、李悊之子李玮从襁褓之中就在宫中抚养,到这年八、九岁了,才让他们回家,兄弟俩就是这样被亲近看重。杨坚曾提及自己担任北周丞相时的一些事情,因为哀怜李安兄弟大义灭亲、献身为国,于是下诏说道:“先王立教,以义断恩,割舍亲爱之情,以尽事君之道,用以弘扬大节,体察至公过去周道既尽,天命将及于我隋,我受顾命之初,帝业始建,承此末世,实在有很多奸诈之事。上大将军、宁州刺史、赵郡公李安,他叔父李璋阴结藩王,煽动迷惑侄子,包藏祸心,将要作乱。李安和他弟弟、开府仪同三司、卫州刺史、黄台县男爵李悊,深切地知晓顺正邪逆,向我告发反逆之事表露忠心。凶谋既被披露,罪人这才被抓到。我每每念及他们的诚实气节,嘉奖不已。褒美有功,册封嘉奖之事不应迟缓。但因事情涉及到他们的亲人,我还是有些疑惑不决,想让李安等遵从封建礼教的规范,能够安定生活,我常为此思考,于是过了好多年。现在重又考察圣典,求之于往事,父子天性,忠孝尚难两全,何况还是叔侄恩轻,情理本来稍差,李安等忘私情、奉国家,深刻的切合正确之理。应该记载他们往日的大功,重重地加以赏赐。”于是,授李安、李悊都当柱国,各赐缣绢五千匹、马一百匹、羊一千口。又任命李悊为备身将军,晋封顺阳郡公。
因病去世
李安对亲族说:“虽然家门得到保全,但叔父遭到祸乱,如今接到这一诏书,悲愧交集。”因此悲叹不已,不能自胜。前李安患水病,于是病重而死,时年五十三岁。谥号为“怀”。
李安之子李琼,继承父亲爵禄。小儿子李孝恭,最有名。李悊后来因事受牵连被除名,流放岭南,在路上病死。
唐高祖武德年间,李安作为宗室,被追封为西平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