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邸生涯
慧贤皇贵妃朝服像慧贤皇贵妃生辰为四月二十二日,父亲为大学士高斌,母亲为高斌继妻马氏,世居辽阳地方,出身内务府包衣世家。慧贤皇贵妃高祖父高名选乃入旗始祖,不曾任职;曾祖父高登庸,仕至道员;祖父高衍中(1654 -- 1692),官至内务府郎中兼任参领佐领,赠光禄大夫,妻福建粮储道参政李应昌之女(1652 -- 1732),赠一品夫人,生有三子二女,长女嫁给了内务府郎中邓之琮,次女嫁给了内务府总管兼副都统丁皂保,其中第三子即慧贤皇贵妃生父高斌,在雍正朝晚期做到河道总督的职位,清高宗乾隆帝即位后又任大学士,有三位妻子,原配陈氏,续弦祁氏,二继续配马氏,基本上都是内务府出身,慧贤皇贵妃可能是长女或者次女。
依照惯例,内务府三旗女子均需参选秀女,入宫当差,作“承值侍应之人”,即使女(格格)。雍正十三年前,高家尚为内务府包衣,其家女子自然不应例外,高斌之女应是通过包衣选秀入选,并被指派给皇四子弘历为格格。高氏入侍的详细时间不明,其后也未生育子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三月初一,因为雍正帝的一纸谕令,高氏由使女上升为宝亲王弘历的侧福晋,谕曰:“宝亲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为王侧福金”(福金即福晋)。后高斌谢恩折奏曰:“伏念奴才女儿至微至贱,蒙皇上天恩,令侍候宝亲王,今乃于使女之中超拔为侧福晋”。
贵妃生涯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驾崩;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皇帝位,年号乾隆;九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诏封高氏为贵妃,并将高氏母家由镶黄旗包衣佐领抬旗,抬入满洲镶黄旗。
根据乾隆帝御制诗《填仓日》中的自注:“圆明园内韶景轩,慧贤皇贵妃所居住也,妃于丙寅年填仓日仙逝,绕逾三年,而孝贤皇后天游又将浃岁遇节于不能已也。”可知高氏在圆明园的住所是韶景轩,又根据《节次照常膳底档》中的记载:“乾隆元年二月十五日,禁止屠宰,“皇太后,承乾宫、钟粹宫贵妃等位,俱各止荤添素·······”可知高氏的寝宫可能为钟粹宫。
乾隆二年(1737年)八月,高斌之妻马氏携子高恒回京。在京期间,高斌之妻得以进宫拜见时为贵妃的高氏,并得皇帝赏赐吃食。同年十月高斌闻知此事,就在十一月十三日上奏折谢恩。乾隆五年初,高斌之妻得以再次进宫拜见贵妃,并得以叩见皇帝。皇帝命高斌之妻一起看戏,并赐予其如意、䌷绫和缎疋等物。
身后事
慧贤皇贵妃(3张)乾隆十年(1745年)高氏病重,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封皇贵妃,正月二十五日病逝,正月二十六日乾隆帝赐谥为慧贤皇贵妃。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中记载“慧贤”的“慧”字的满文为“ulhisu”,意为“有悟性”、“灵慧”,“贤”字的满文是“erdemungge”,意为“有德才的”。当日特旨令章嘉呼图克图携二十名喇嘛诵经,正月二十六日夜,特旨佛楼和尚等在吉安所大门下,置供一次。初次念经之七天,喇嘛移在吉安所大门外西侧厢房念经,后乾隆帝为高氏写下挽诗《慧贤皇贵妃挽诗叠旧作春怀诗韵》纪念她。一周年忌日,在六股道席子凉棚先请一百零八名喇嘛念经一百二十天,然后再请一百零八名禅僧念经一百二十天。高氏病逝后的超度道场除了将照皇贵妃例诵经五次外,还额外增加了雍和宫和栢龄寺的超度道场。其中,在雍和宫的道场更是派五百喇嘛(当时的雍和宫喇嘛满编为五百人)念过祝辞后于大殿诵经九日。乾隆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1752年),与孝贤皇后、哲悯皇贵妃同日葬入清东陵之裕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