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荣,字子茂,武威郡姑臧人。祖父段信,在沮渠氏的北凉政权任职,后入北魏,因为豪族的身份被迁徙到北疆,仍然居住在五原郡。他的父亲段连,任安北府司马。
段荣少时喜好阴阳历算,特别专注于星象。正光初年,对别人说:“《易》称‘观于天文以察时变’,又讲‘天垂象,见吉凶’。观测玄象,分析人事,不出十年,当有变乱啊。”有人问道:“在何地发生,还可以规避吗?”段荣说:“造成祸乱的本源,在咱们这里开始,恐怕天下将因此动荡,无法逃避。”没过多久,果然如他所说,有北方六镇起义。
段荣遭遇变乱,与乡里故旧挈妇将雏,奔向南面的平城。正遇到杜洛周作乱,段荣和神武帝高欢谋划将他诛杀,事情没有成功,他们共同投奔尔朱荣。此后,高欢在山东建立义旗(起兵反对尔朱兆兄弟),段荣全力支持大计。任行台右丞、西北道慰喻大使,出使晓谕的地方均归附于中兴政权,高欢向南讨伐邺城,留下段荣镇守信都,并授予段荣镇北将军、定州刺史。当时邺城尚未攻克,军中所需的军事物资,段荣调动运输没有缺乏。高祖进入洛阳,他因功被封为姑臧县侯,食邑八百户。转任瀛州刺史。段荣的妻子是娄昭君(高欢的妻子)的姊姊,段荣担心高欢的任命招致任人唯亲的议论,坚决推辞任命,竟至于没有到州里赴任。不久代理相州政事,后做济州刺史。天平三年,改代理泰州政事。
段荣性情温和,所历任州郡长官均推崇仁爱宽恕的做法,人民和官吏都爱戴他。当初,高欢打算进军关右,与段荣密谋。段荣强烈反对。待到东魏军在渭曲失利,高欢很是后悔,说:“我不采纳段荣的意见,导致了这个结果。”天平四年,拜任山东道大行台、大都督,非常得人心。
元象元年,授予仪同三司。五月逝世,终年六十二岁。朝廷赠予使持节、都督定冀沧瀛四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太尉公、尚书左仆射。皇建初年,牌位进入高欢庙庭配享。
皇建二年(561年),重赠大司马、尚书令、武威王,谥号昭景,改葬。改葬时,丧仪隆重,皇帝赐予高级豪华丧车、秘器,还举行万人葬仪,与高欢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