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是西汉时期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是周朝宋国君主宋戴公的第二十二世孙,以祖先谥号为氏。戴德生年不早于前99年,卒年大约在公元前37年至公元前23年间。
戴德在早年研究《礼记》,徒弟有同乡睢阳人桥仁。戴德曾经担任过信都王(刘嚣)的太傅,所以才定居在魏郡斥丘。汉宣帝时,戴德被立为博士,以博士的身份与当时著名文人、学士施仇、梁丘临、欧阳地余、刘向等人在石渠阁参加汉宣帝主持召开的评定《五经》同异的御前会议,论定并博采诸家礼说,辑四十六篇为《小戴礼记》。也叫“太傅《礼》”。
秦朝时,秦始皇焚书,《礼》不得传,唯有高堂生能言讲。遂传《仪礼》十七篇于萧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后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有关礼仪的学说共二百一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辑成《大戴礼记》(今残)。如今所传的《礼记》为戴圣著《小戴礼记》或称《小戴记》。
戴德曾选集古代各种礼仪论著,辑注成儒家经典《大戴礼记》八十五篇,今残。戴德和侄子戴圣都是西汉经学家后苍的弟子。后世称戴德为“大戴”,为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三字经》中有“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