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颠和尚原名陈宝通,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生于潮州,幼年好学聪慧,却喜居山林。宝通勤奋好学,潜心钻研佛学,博览经传,过目不忘,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陈宝通到南岳拜石头希迁和尚为师,石头希迁和尚乃一代高僧,见宝通性聪慧灵敏,颇通佛学,甚为钟爱,悉心教授,宝通佛理更加精通,经师父石头希迁和尚介绍,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陈宝通到龙川瀑布岩寺任住持僧。
陈宝通性刚强,不畏强权。据史料记载:“陈宝通一日,正趺坐参禅,适中丞张远凡来游,责怪未迎,竟欲斩之,大颠巍然不动,引颈就刃,远凡迟疑,仍想以刀捅其胸。大颠曰:‘若必及我,是夙负命;如不负公,残恶在汝’,远凡乃弃刀愧谢而退。”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大颠由龙川瀑布岩寺回到潮阳,翌年创建白牛岩寺(今潮阳东岩卓锡寺)。在此期间,大颠常到县内各处云游,唐德宗贞元七年,当他来到幽岭(今属潮阳铜孟镇)时,此处山青林绿,练江清碧,遂萌发在此建新寺念头,幽岭下大片田野已为致仕的潮州刺史洪大丁所有,大颠遂亲往拜访洪大丁,请求施舍土地建寺院,大丁为其真诚所感动,允诺施地,终于建成潮州府内第二大寺院灵山寺。灵山寺创建之初,大颠传法弟子千余人,弘扬曹溪法旨,讲授佛学真谛,其讲义先后被整理成书,传至现代的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手抄《金刚经》1500卷,及《法华经》、《维摩诘经》各30部,其著作之丰,为佛教界叹为观止,大颠和尚也成为岭南一代佛学者和高僧,其弟子三平、本空、本生等,后来也成为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