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崔孝芬

崔孝芬(北魏大臣)

崔孝芬
崔孝芬(485~534年),字恭梓,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北魏时期大臣,后燕秘书监崔懿后裔,北魏濮阳郡太守崔郁之孙,光州刺史崔挺之子。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博学有才,善写文章,得到孝文帝器重。起家司徒彭城王元勰参军,累迁荆州刺史。孝昌初年,授廷尉少卿,送女儿入宫,党附于权臣元乂,坐罪除名。起任徐兖二州行台、西兖州刺史,击退南朝梁军进攻,镇压泰山太守羊侃、北海王元颢叛乱,累迁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殿中吏部二曹尚书,受封泰昌县开国子。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被大丞相高欢杀害,时年五十岁。生有八子,长子崔勉、次子崔猷、三子崔宣度逃免幸存,其余五子遇害于晋阳。

  • 字恭梓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
  • 出生日期485年
  • 逝世日期534年
  • 主要成就救援荆州、击退南梁、击退元颢别军
  • 本名崔孝芬
  • 籍贯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
  • 家世博陵崔氏第二房

文职起家

崔孝芬,字恭梓。早年有才识,博学喜好文章。孝文帝召见,很赞赏他。

司徒、彭城王元勰请求任命崔孝芬为行参军,后崔孝芬拜著作郎,袭父爵。尚书令高肇受到宠信,其子高植任青州刺史,启奏朝廷任命崔孝芬为司马。后崔孝芬拜司徒记室参军、司空属、定州大中正,善于断案,很有名声,府主任城王元澄很器重他。熙平中,元澄上奏地制八条,是崔孝芬参酌决定的。崔孝芬在府中日久,拜龙骧将军、廷尉少卿。

救援荆州

孝昌初,梁武帝萧衍派遣将领裴邃等入寇淮南。朝廷诏令行台郦道元、都督河间王元琛讨伐,二人率军停留在城父,数月不进军。朝廷敕令崔孝芬持节前往军中接应并且催促进军,后来梁军撤退,崔孝芬回朝。荆州刺史李神俊被梁军围攻,朝廷下诏加崔孝芬通直散骑常侍,以本将军为荆州刺史,兼尚书、南道行台,领军司,率诸将支援李神俊,并代替李神俊为荆州刺史。当时,前往荆州的路途遥远难行,而且州郡内各个戍点都被敌军先占据。崔孝芬所统兵少,不能直接前进,于是从弘农堰渠山道南入,派遣弟弟崔孝直率轻兵为前锋,出敌军不意,敌军便奔散,荆州百姓都安居。孝明帝嘉奖慰劳崔孝芬,并赐予马匹及绵绢等物。

免官被诬

后来崔孝芬因为是元乂的同党,与卢同、李奖等人一起被免官,后来又被征召复官。崔孝芬任廷尉的时候,章武王元融因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财货而被弹劾,崔孝芬从重处罚他。后来元融任都督北讨鲜于修礼。当时崔孝芬的弟弟崔孝演率领宗族,在博陵躲避叛军,后来博陵被叛军攻陷,崔孝演被叛军杀害。元融于是秘密启奏朝廷,指崔孝演加入了叛军。于是朝廷收捕崔孝演全家,崔孝芬携全家逃亡,后来遇到皇帝大赦才平安复出。

击退南梁

孝昌三年,梁军将领成景俊率军进逼彭城,朝廷任命崔孝芬为宁朔将军、员外常侍、兼尚书右丞,为徐州行台。成景俊筑栅造堰,图谋隔断泗水以淹彭城。崔孝芬率大都督李叔仁、柴集等赴战,成景俊等战败退走。朝廷任命崔孝芬为安南将军、光禄大夫、兼尚书,为徐兖行台。

建义初,泰山太守羊侃占据本郡反叛,招引梁军,围逼兖州。朝廷任命崔孝芬为散骑常侍、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仍兼尚书、东道行台。大都督刁宣驰往救援,与行台于晖合军,围攻羊侃。羊侃突围奔往南梁,其余叛党都平定。

勤王有功

永安二年,孝庄帝听闻北海王元颢要进攻洛阳,敕令崔孝芬南赴徐州。元颢于是进军考城,擒获大都督、济阴王元晖业,元颢乘胜直进,派遣其后军都督侯暄驻守梁国城作为后援。崔孝芬率领诸将驰往梁国城包围侯暄,崔孝芬等恐元颢派遣援军来救,于是急攻梁国城,昼夜不息。五天后,侯暄弃城突围,魏军擒斩侯暄,俘虏其兵三千余人。孝庄帝回到洛阳,授崔孝芬西兖州刺史,将军如故。崔孝芬厌倦外任,推辞不上任,于是改拜太常卿。

高欢所杀

普泰元年,南阳太守赵脩延袭据荆州城,囚禁刺史李琰之,招引梁军。朝廷任命崔孝芬为卫将军、荆州刺史,兼尚书、南道行台。又任命崔孝芬都督三荆诸军事、车骑将军、假骠骑将军。崔孝芬已率军出发,又改授崔孝芬散骑常侍、骠骑将军、西兖州刺史。太昌初,崔孝芬兼殿中尚书。不久任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仍尚书。后加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孝武帝西入关中,高欢至洛阳,崔孝芬与尚书辛雄、刘廞等一同被杀,时年五十岁。籍没其家口,天平中乃免之。

崔孝芬通晓各类文献,有口才善谈论,爱好后辈,终日容貌喜色,讨论古今,时常调笑戏谑,听者都忘了疲倦。崔孝芬著有文章数十篇。有八个儿子。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