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不齐(前521或502-前445),宓姓,名不齐,字子贱。汉族,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他注意修养,有君子之德,《公冶长》载孔子称赞他为“君子哉若人”。《吕氏春秋·察贤》记载,他为单父宰时,用“无为而治”的办法来治理,结果是“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当他向孔子述其政绩以...[详细]
晋侯缗,即姬缗,华夏族,是春秋时期诸侯国晋国的国君,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之弟,晋国第十七任君主,在位26年至28年。侯氏始祖。[详细]
曹武公,姬姓,曹氏,名滕,《史记》名胜。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曹成公之子,继成公而立,在位二十七年(前555年-前528年)。在位期间,亲附晋国,积极跟随晋国会盟征战。曹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28年),武公滕逝世,其子姬须继位,是为平公。[详细]
惠伯谈,姬姓,名谈,谥惠,故称惠伯谈,春秋时期晋国宗室。其父桓叔捷,为晋襄公少子。其子名周,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悼公。[详细]
李悝(lǐ kuī)(前455—前395年),河南濮阳人。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详细]
建信君为战国末期悼襄王时期赵国最重要的一个政治人物。他曾提出“谓皮相国”、“建信君贵于赵”、“建信君轻韩熙”等对当时有建设性的策文共10章,这些策文主要列于《战国策》一书里面。[详细]
项燕(?—前223年),下相(今江苏宿迁人)人,项燕家族世代为楚国将领,受封于项,后用为姓氏。公元前224年,秦王倾全国兵力,以王翦为将,率六十万大军大举攻楚,楚国危亡在即。王翦攻取楚国陈以南至平舆之间的地域。楚国则倾一国兵力迎击秦军,以项燕为将,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详细]
赵母,女,指战国时赵国大将赵括的母亲,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
斗伯比(生卒年待考),芈姓,斗氏(若敖氏),名伯比,亦名熊伯比,春秋时期楚国第十四任君主楚若敖熊仪之幼子,楚霄敖熊坎弟,斗邑(今湖北郧西)人。春秋时期著名楚国令尹,亦是历史考证楚国第一位令尹,斗氏鼻祖。斗伯比儿子斗子文、斗子玉分别是楚国第五任和第六任令尹。小儿...[详细]
籍谈(?~?):姬姓,籍氏,名谈,又称籍父,是籍游的儿子,晋国大夫。[详细]
于是,秦国尚武之风盛行,本来还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到后来成了“全家参军、全家光荣”,但逢到了打
长勺之战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为什么说诸侯国君有妹妹者就能得天下?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如果没有公子成的支持,也许很难成功?
春秋战国中“春秋”的来历?
为什么古代调兵时只认虎符不认将领?堪称圣旨
春秋战国时期齐魏争霸的历史透视
春秋战国著名战役 邯郸之战
许行有着哪些思想主张?对春秋战国有着怎样的贡献
《三国》中的谋略在春秋战国面前为何是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