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人物生平目录按照《史记》的楚简王在位二十四年(前432年-前408年)的版本整理,详见目录在位年代争议。)
在位初期
楚简王名熊中,一曰熊仲,是楚惠王之子。楚惠王五十七年(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楚简王继位。
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楚简王派中子化领兵北伐,灭亡莒国(今山东莒县)。当时晋国、越国为盟国,莒国仗着与越国交好,缺少防备,不料被楚国灭亡。楚简王灭莒,使楚国的势力向东北推进,达到了沂水流域的中部。
楚晋之战
楚简王七年(前425年),一说楚简王十年(前422年),宋悼公来楚国朝聘,告诉楚简王宋国的司城削弱公室。楚简王命令莫敖阳为率师帮宋悼公安定宋国公室,在黄池和雍丘筑城。由于这两个地方在宋、郑之间,侵犯了三晋的利益,魏斯(魏文侯)、赵浣(赵献侯)、韩启章(韩武子)率兵包围并攻陷了黄池,把楚国的势力逼出中原,赶回楚地。
黄池之战的一年后,一说两年后,楚简王命令莫敖阳为率军入侵晋国,夺取宜阳(今河南宜阳西)(一说毁而不占),包围了赤岸,作为对黄池之战的报复。魏斯、赵浣、韩启章率军救赤岸,楚军放弃了围城,向国内撤退。晋军一路追击,与楚军在楚长城(又称方城)下发生激战。楚军战败,抛弃旗帜营帐,趁着夜色逃走了。楚国因此又与晋国结下了怨仇。
晋楚长城之战的影响是深远的。《吕氏春秋》说魏文侯“南胜荆于连堤,东胜齐于长城”,前半句就是指的这次战役。三晋在简王年间的晋楚长城之战和前404年的晋齐长城之战(三晋伐齐之战)中相继击败楚、齐两个大国,因此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得以列为诸侯。
楚简王八年(前424年),魏国改元称侯,一说就是在庆贺晋楚之战的胜利。
伐魏去世
楚简王十九年(前413年),楚简王派兵攻打魏国,攻至上洛(今陕西洛南)。
楚简王二十四年(前408年),楚简王去世,其子楚声王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