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忠于君主的官吏”。或者可以展开来说,忠臣就是以君主的利益为最大利益,为了维护君主的最大利益不惜遭致杀身之祸而冒犯君主的官吏。中国封建体制绵延两千多年,在儒家“君臣父子”的礼教观念束缚下,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忠臣情结,那就是对忠臣的顶礼膜拜。然而,忠臣并不等于良臣,因为忠臣所做的事,不一定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甚至对君主有利。魏征,这位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在历史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忠臣榜样的情况下,身为朝廷上的一名高级官吏,提出了“不做忠臣做良臣”这般石破天惊的见解。魏征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什么是忠臣、什么是良臣的问题时说:稷、契、咎陶这些人是良臣,龙逢、比干这些人是忠臣。能让自己获得美名,辅助君主获得尊贵的声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