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周书·泰誓序》说: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孔安园在传“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句时说:
“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
这就是“观兵说”的来源。孔颖达的《正义》重复了孔安国的这个说法,司马迁的《史记》也重复了孔安国的这个说法。其实,孔安国的“观兵说”并不可信。一则《周书》并无观兵的记载。再则孔安国的解释,也未尽情理。因为武王为了卜诸侯之心而出兵伐纣,
案中冤案(董荫孤)
八洞天(笔练阁主人)
八段锦(佚名)
白牡丹(翁山柱砥)
百花野史(一笑主人)
北里志(孙棨)
北梦琐言(孙光宪)
禅真逸史(方汝浩)
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
常言道(落魄道人)
三国演义(罗贯中 )
西游记(吴承恩)
水浒传(施耐庵)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警世通言(冯梦龙)
醒世恒言(冯梦龙)
喻世明言(冯梦龙)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
孟姜女哭长城:一段被 “夸大” 的历史?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权谋巅峰
千古天问:一个绝望哲人的宇宙拷问
陈留起兵:十八路诸侯讨董
灵石出世
最后七日:汨罗江畔的生死抉择
渔父对答:两种人生观的终极碰撞
流放之路:三千里山河间的行吟诗人
山海经和中国古代神话的资料
神话产生的时代
高低·放踵格 (打一常用词)
差一点六斤 (打一字)
野火烧不尽·上楼格 (中药名)
丢了西瓜拣芝麻 (打成语一)
左边一点就红,右边一点也红,两边都不加点,就成汗青之简。 (打一字)
说起致富脸飞霞 (打一成语)
中山男孩 (打离合字一)
频年不解兵·折巾格(三国人名)
举案齐眉 (古官职)
翩翩起舞白衣鸟,落到水里活不了。 (打一自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