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伊籍

伊籍(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伊籍
伊籍,字机伯,生卒年不详,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伊籍便转投刘备,一起渡江南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伊籍亦有跟随。随后刘备和刘璋双方决裂。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其待遇次于简雍、孙乾等。后升任昭文将军,并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编制《蜀科》。

  • 本名伊籍
  • 字号机伯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兖州山阳
  • 主要成就与诸葛亮等人制定《蜀科》
  • 职业官员
  • 官职左将军、从事中郎、昭文将军

追随刘备

伊籍,字机伯,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伊籍与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是同乡,从年轻时便依附于刘表。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因为遭到曹操的攻打,于是前往荆州(治襄阳,今湖北襄阳)投奔刘表。 刘备在荆州期间,伊籍经常拜访刘备,托请刘备照顾。 

建安十三年(208年)八月,刘表去世 ,伊籍于是转而投靠刘备,跟随刘备南渡长江,后来又跟随刘备进入益州(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创制蜀科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进入成都(今四川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 ,伊籍所受到的待遇仅次于昭德将军简雍和秉忠将军孙乾等人。 

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后,升任伊籍为昭文将军。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制定《蜀科》,《蜀科》是治理蜀汉所用的法律,《蜀科》中的条列律令都出自这五人之手。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