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兆曾留学德国和美国,解放后不久受到周总理的接见。为柏林大学地质学博士,曾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妻葛敬安。杨先生温文尔雅,知识渊博,三十岁时曾任清华大学秘书长。
1913年,杨公兆去德国留学,临行前,杨度叮嘱他们此去一定要刻苦好学,把科学技术学好,回来挽救落后的中国。杨公兆学地质,最后获得了博士学位。
杨公兆的命运坎坷。他回国后,先在清华大学做秘书长,后来就到兰州做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业处处长。建国后,与哥哥一样,他也被安置在中央计划局,做重工业处副处长。计划局解散之后,他又去了北京外贸学院(国际经贸大学前身)教德文。虽然他是地质学博士,但因为官多年,已经很难拾起业务,他感到无用武之地,加上身体不好,郁郁寡欢,1962年前后自杀了。在杨友龙印象中,叔父杨公兆是很慎重、内向的一个人,勤思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