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长兄,4岁随之开蒙,崇祯十五年(1642)与夫之同举于乡。对当时士人竞相空谈,以声誉相高的风气极为不满,尝对夫之云:“此汉季处士召祸之象也。文章道丧,不十年而见矣。”(《姜斋文集·石厓先生传略》)律己极严,时家境贫寒,无力治装赴京会考,观察金九陛登门拜访,示意一死囚犯家属愿出一千金给介之兄弟,条件是赴京为之求情,既可使罪犯免死,亦可助介之兄弟成行。此事被介之、夫之严拒,并说如果此人逃脱死刑,将来必“祸延于乡党”(同上书)。入清不仕,隐居衡阳县长乐大云山麓,闭门著书授徒,“煮脱粟,薪榾拙,鹑衣草冠四十余年”,“与耕凿屠贩之人不相异”。筑其居,名“泥堂”。毕生致力于经学,著有《春秋四传质》、《春秋家说补》、《周易本义质》、《诗序参》、《诗经尊序》等书,其中《春秋四传质》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晚年自题座右铭:“到老六经犹末了,及归一点不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