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秦德君

秦德君(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秦德君
秦德君(1905年8月15日—1999年1月12日),女,彝族,重庆市忠县人。她1919年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五四”运动,1923年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学习,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安市妇女协会主席、西安市党部常委兼妇女部长。1927年后,由于复杂历史原因秦德君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之后,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司令部参议官、第7战区司令部参议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秦德君在党的领导下,勇敢地从事抗日民主活动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她任教育部参事。秦德君还是第二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 中文名秦德君
  • 别名徐舫、胡亚平
  • 国籍中国
  • 民族彝族
  • 出生日期1905年8月15日
  • 逝世日期1999年1月12日
  • 出生地重庆忠县

1905年8月中秋之夜,秦德君出生在四川省下川东扬子江畔忠州城内。其远祖和明末抗清英雄秦良玉同族,秦良玉保明反清到底,老死家园,清皇室却“不咎既往”,予以表彰奖励,企望秦氏后代为其效劳。

秦德君父亲薄有田产,却经营无方,到其出生时,家庭已开始破落。母亲是一个贫苦农家的女儿,面容姣好,被祖母倚仗权势胁迫到秦家为儿媳,实际作为她的仆役使唤。

1918年,秦德君13岁时,正在万县警备队任职的二哥秦仲文把其带到万县上了半年女子初级师范。暑假考取官费(那时四川每县招两名官费生),秦德君便独个儿千里跋涉,去成都四川省立女子实业学校上学。

1919年,秦德君在成都参加“五四运动”,秦德君也拿起笔,奋力批判旧社会,呼呼男女平等。在《学生潮》上,写过一篇《我的黑暗家庭》,《国民公报》和《川报》上登载过以“秦文骏”为笔名写的《要求女子参政》。此外,秦德君也成为四川第一个剪发的女子。当时正是北京大学开女禁,招收女学生的时候,秦德君写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进北京大学。蔡元培回信说:“女子实业学校学生,恐怕未必合格。”不料这封信被学校当局查获,借机将秦德君开除。

1920年初,秦德君与同学共三人从成都到重庆,由吴玉章安排住在《新蜀报》创始人陈愚生家中。在即将赴北京寻找李大钊,请他帮助联系去俄国的前一晚,秦德君被《新蜀报》编辑穆济波强奸。5月到北平后,秦德君跟随陈愚生,在陶然亭租住两间厢房,为李大钊、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人的革命活动做掩护任务。同年,迫于生计,同穆继波同居。穆继波在北京一所中学教书,秦德君租住在景山附近的房子,但两人关系恶化。后期,秦德君随李大钊到上海工作。

1922年,秦德君任上海平民女学校工作部部长。7月,随李大钊等人到杭州参加少年中国学会杭州大会。同年,在邓中夏等人的帮助下,考入东南大学教育系体育科。

1923年春,秦德君加入中国共产党,邓中夏主持入党仪式。

1925年“五卅运动”后,为保护秦德君等人免遭军阀迫害,组织决定派其到陕西省立女子模范中学和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担任体育教员,以教书为掩护,继续做党的秘密工作。

1927年春,秦德君负责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下辖的女子宣传队的工作。此外,还担任西安市妇女协进会主席,负责妇女工作并兼任陕西省立女子模范学校校长。大革命失败后,秦德君同党失联,辗转奔赴上海,改名“徐舫”。

1928年7月初,在陈望道的帮助下,秦德君同茅盾离开上海赴日本求学。1930年4月,回到上海。秋季,秦德君回到四川。1931年春,秦德君被刘湘任命为第二十一军司令部参议官。1934年10月10日,秦德君同刘湘的参谋长王心卫结婚。四年后,王心卫病死。

1938年初,在董必武的建议下,秦德君在重庆帮助郭春涛组织“东方文化协会”,不久,二人结婚。

1945年10月,秦德君担任“三民主义同志联谊会”中央常务监察。

解放战争时期,秦德君在上海从事国民党军队策反工作,不幸被捕,遭受严刑拷打仍未屈服。1949年5月,秦德君被国民党法庭判处死刑,但随着上海解放,秦德君幸免于难。

1949年8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期间,秦德君被宣布为叛徒,在国民党监狱中有出卖组织的行为。1950年,组织对秦德君做出“没有出卖组织”的正式结论,安排其在教育部工作,并在第二届到第七届政协中,一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1951年,秦德君申请恢复党籍,未果。

1959年,秦德君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秦德君遭受迫害并被关入秦城监狱,直到1976年才出狱。

1999年1月12日,秦德君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