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钱松喦

钱松喦(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家)

钱松喦
钱松嵒(yán)(1899年9月11日—1985年9月4日),出生于江苏宜兴杨巷镇湖墅村,笔名芑庐主人,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红岩》《芙蓉湖上》《锦绣江南鱼米乡》《常熟田》《江南鱼米丰》《善卷之春》《渔村饭香》《杏花春雨江南》《江南春》《春耕》《延安》《无数银山积海盐》《梅园香雪》《武州河上》《喜看稻菽千重浪》《黄海渔场》《锦绣山河春常在》《延安颂》《山岳颂》《梅园新村》《井冈大瀑布》《枣园曙光》《北戴河》《太湖伟观》等。钱松嵒于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师从胡汀鹭研习中国传统绘画;1928年2月,任教于无锡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山水画及诗词课;1930年2月—1937年11月,任教于无锡江苏省立无锡中学;1938年8月—1941年1月,任教于无锡县立中学;1947年,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1954年,当选为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另任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7年1月,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第一次国画展览会;1959年2月,创作作品《北海之春》《古塞驼铃》《武州河上》;1963年11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钱松嵒国画展”,另出版《钱松嵒作品选集》;1972年5月,作品《锦绣江南鱼米乡》参加全国美展;1975年1月—1978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创作作品《竿头直上》《清竹》《香山会见松》;1985年9月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 中文名钱松喦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江苏宜兴
  • 出生日期1899年9月11日
  • 逝世日期1985年9月4日
  • 毕业院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 职业画家
  • 代表作品《红岩》《锦绣江南鱼米乡》《常熟田》

1899年9月11日,钱松嵒出生于江苏宜兴杨巷镇湖墅村。

1907年,在杨巷镇私塾就读,同时接触书法、绘画,研习《芥子园画传》,并留心民间画师、裱画店里的绘画作品和民间艺术。

1912,因自觉课程太浅,遂辍学后返村半耕半读5年,学习古代画论,及古人书法、绘画作品,并开始对景写生。

1914年,创作山水画作品《𠙶岫晓云深》。

1915年,就读于宜兴县立第三高等小学。

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师从胡汀鹭研习中国传统绘画。

1920年,创作描绘无锡奄头渚、锡山、惠山等诸名胜的包括《贯华阁图》在内的山水画12幅。领加入地方性的书画团体“锡山书画社”,与王云轩、诸健秋、钱殷之等共磋画艺。

1923年7月,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毕业;8月,任教于苏州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教授国文、历史、图画,兼班主任;另创作作品《沧浪亭》。

1927年8月—1928年1月,任溧阳县立第一小学校长,

1928年2月,任教于无锡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山水画及诗词课;另出版画册《松嵒墨趣》。

1929年2月—1938年1月,在无锡县立女子中学兼课。

1929年4月,作品《寿者相》《山水》参加民国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另出版《松嵒画集》。

1929年8月—1930年1月,在无锡私立竟志女子中学兼课;1930年2月—1937年11月,任教于无锡江苏省立无锡中学。

1933年,迁居无锡新,与陈旧村合办“振南美术函授学校”,自编《正科山水系讲义》《特科山水系讲义》用于教学。

1934年,创作作品《鸡》《菊花》《鱼蟹瓜蔬图》;1937年9月,无锡城沦陷,举家避居宜兴老家。

1938年8月—1941年1月,任教于无锡县立中学;1944年,创作作品《雪景山水》。

1945年10月—1957年7月,任教于无锡师范学校,教授语文、图画,

1946年,出版《松嵒画选》,编写《师范学校美术课教材》;1947年,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

1949年4月,无锡解放,继续在无锡师范学校任教;6月,发起成立苏南文联并任职;7月,筹备成立无锡市美协并任职。

1950年,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另去苏州参加学习土地改革政策,下乡参观,创作反映土改的新国画。

1951年,作品《土改后农民欢度春节》发表在《华东画报》,另当选无锡市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无锡市美协副主任委员。

1952年,当选为无锡市政协委员、无锡市政建设委员会委员、无锡市红十字会理事。

1953年7月,任无锡市美术创作筹备主任;8月,当选无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9月,作品《快乐的暑假》入选第一届全国国画展览会并展出。

1954年,当选为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另任无锡市人民委员会委员;9月,参加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并任大会执行委员。

1955年,创作作品《船群》《攀崖练习》等。

1956年,作品《瘦西湖》《溪山如画厂如林》《劫海回春》入选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7月,创作作品《锡山》《毫头渚》等;11月,当选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委员;12月,当选为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7年1月,参加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第一次国画展览会;6月,获聘为江苏省国画院(筹备处)画师,创作作品《山高水长》;11月,创作作品《牛首山铁矿》;12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58年,创作作品《江南春》《芙蓉湖上》等。

1959年2月,创作作品《北海之春》《古塞驼铃》《武州河上》等40余幅,素材积稿百余件;作品《河泥》刊载于《美术》,作品《芙蓉湖上》《积肥大军战太湖》《秋耕突击队》《春满太湖》分别发表于《中国画》,作品《太湖积肥》发表于《中国文学》;9月—10月,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作品《郑和航海》,另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东方升日》《运河工程》参加江苏省庆祝建国10周年美展;12月,当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60年3月,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另合作创作作品《江南春晓》;6月,在北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7月,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8月,出版《钱松嵒画选》;9月—12月,参加“江苏省国画工作团”,与傅抱石、余彤甫、丁士青、张晋、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长途旅行写生。先后访问了洛阳、龙门、三门峡、西安、延安、华山、成都、乐山、峨眉、重庆、三峡、武汉、长沙、韶山、广州、从化等地,行程2万3千里;另在《东风画刊》发表文章“我在旅行写生中的几点体会”,在《人民日报》发表作品《饭香时节打鱼回》,在《光明日报》发表作品《清水塘》,在《中国画》发表作品《运河工地》,在《江苏画报》发表作品《锦屏之春》。

1961年,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壮游万里话丹青”;5月,出版《太湖风光》专辑,另在《文汇报》发表文章“山水画怎样反映时代精神”;7月,当选为无锡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迁居南京;11月,与余彤甫、秦古柳、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张文俊等赴黄山写生,另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办画展;出版《山河新貌》画集、画辑,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河新貌·江苏省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会”,在《解放军画报》发表作品《毛主席主办广州农运讲习所》,在《延安》《人民日报》发表作品《延安春早》,在《美术》发表作品《青衣江上万木流》。

1962年3月,出版《塞上春光》画辑,理论著作《砚边点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8月,与李苦禅、江寒汀、王个簃、孙雪泥、俞剑华等去青岛参加创作会议,又至济南、泰山、崂山、曲阜写生;10月,作品《红岩》定稿;另在《美术》发表文章“苏生了我的艺术”,作品《红岩》《古塞驼铃》《深山旭日》《饭香时节打鱼回》《延安颂》参加“第二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

1963年11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钱松嵒国画展”,另出版《钱松嵒作品选集》。

1964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钱松嵒个人画展,后又在天津、兰州、上海、香港举办画展;7月—8月,为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创作总《丰沙途中》;9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为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创作作品《连云千帆迎旭日》;另创作作品《常熟田》。

1965年1月,出版《钱松嵒画辑》;4月,由江苏省政协组织赴茅山写生;11月,为中国民航作扇面作品《长城内外》,为江苏省政协大礼堂绘制《连云港》,为南京瞻园绘制《江上曙光》,为北京机场作大画《古长城护好“江南”》,为南京机场创作作品《扬子江上》。

1966年,在《中国文学》英文版登载作品《连云港》;1967年,进行“劳动改造”;1968年,下放金坛县朱林镇赵家村劳动。

1969年,下放镇江郊区四摆渡蚕种场“五七”干校;1970年2月,返回南京;1971年3月,加入江苏省“五七”干校创作组,另合作创作作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72年5月,作品《锦绣江南鱼米乡》参加全国美展;7月,为联合国大厦中国代表团办事处作大幅青绿山水《长城》;另为中国民航创作作品《密云水库》。

1973年,创作照片《泰山顶上一青松》《春满石城》;10月,参加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作品《泰山顶上一青松》参加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

1974年,广州交易会工艺厅创作巨幅青绿山水《锦绣河山春常在》;2月,为南京饭店创作作品《长城》《延安》。

1975年1月—1978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6年,为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馆作创作作品《长城》,为中国民航绘《高路入云端》《古塞新天万里春》。

1977年5月,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大幅山水《枣园曙光》;7月,为北京饭店绘《山高泽长》,为首都机场创作《嘉兴南湖》,为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作《长城》。

1978年3月—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9年3月—5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钱松嵒国画作品展览;10月,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及中国美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另出版《钱松嵒画辑》《宁冈砻市》。

1980年4月,出席江苏省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委员,另出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代表大会,并获选为名誉主席;6月,与刘海粟合作创作作品《山泉》;8月,出版《钱松嵒作品选集》。

1981年4月,创作作品《延水长流》《锡山永峙我家乡》,并参加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6月,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届二次委员会及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7月,作品《冈陵永固》在江苏省庆祝建党60周年美展中展出。

1982年4月,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创作作品《太湖伟观》;6月,为中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创作作品《小松》;9月,创作作品《山欢水笑,长乐同春》。

1983年1月,被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5月,创作作品《竿头直上》《清竹》;8月,出版《钱松嵒八旬后指画集》;12月,创作作品《香山会见松》。

1983年6月—1985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钱松嵒近作展;6月,创作作品《光明万年》;7月;11月,任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

1985年1月,在福州举办钱松嵒近作展,另创作作品《海岳长春》,另出版《钱松嵒近作选》;5月,获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9月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钱松喦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