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贞元初年进士及第,被派遣到湖北谷城县当谋士。县令王郢豪爽好客,挥金如土,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经常用公钱请客送礼,案发被革职查办。观察使樊泽负责处理此案,发现涉案的人很多,只有钱徽一文不取,清清白白,于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任樊泽幕僚,掌书记。
元和初年,入朝,任左补阙,后以祠部员外郎升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知制诰,被宪宗称为长者。元和八年(813),改官司封郎中,赐绯鱼袋。
元和九年(814年),吴元济在蔡州起兵反唐,朝廷告急,立即调兵遣将,分路合围。钱徽以干练的谋才被上司看重,很快升官入朝,深得唐宪宗的欣赏。他办事有条有理,举措得当,因而被纳入高层决策圈内,参与机密事务的协商和处理。
宪宗曾经单独召见钱徽,钱徽从容的说:“其他翰林学士也都是精选出来的有识之士,应该都参与机密事务,广泛讨论决断。”皇帝称赞他真是谨慎厚道,懂得谦恭礼让的长者,再拜中书舍人。
十一年,因言语有违圣旨,罢翰林学士,降为级别较低的太子侍从官—太子右庶子、虢州刺史。当时宣武地区最高军事长官韩公武想结交朝廷官员,以方便自己日后提拔升迁,拿出大批银钱送给各衙门的显要们,也给钱徽二十万,被钱徽拒绝。有人说他,你又不是手握大权者,没有必要谢绝。钱徽却正色道:“接受别人馈赠,关键在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而不在官职大小。”
长庆元年(821),再入朝升任礼部侍郎,专门负责科举考试。前刑部侍郎杨凭喜欢书画古董,家里收藏颇丰。儿子杨浑之正准备考进士,为保考试成功,杨凭四处托人找门路说情,不得不忍痛,将一批极珍贵的字画送给同样酷爱古玩的宰相段文昌。段文昌对送来的字画爱不释手,多次写信推荐杨浑之,还亲自跑到钱徽家中说情,可钱徽不为所动,照样公事公办。翰林学士李绅也去找钱徽求情,希望能够让周汉宾考中进士。结果钱徽正直公道,不徇私情,对两人的请求都未予采纳。等到放榜,杨浑之和周汉宾都没有中选,因不徇宰相段文昌等人私情取士,为此宰相段文昌极为愤怒,上奏说钱徽选取的进士都是学识浅薄的官宦子弟,反以“取士以私”被劾,贬为江州刺史。
当时,周围的人都让他将段文昌和李绅写给他的书信呈给皇上看,皇上看后自然会明白的,这样他就可以洗清冤屈了。但钱徽却说:“不能这样。我只求无愧于心,得和失是一样的。做人要修身养性谨慎行事,怎么可以拿私人书信去为自己作证呢?”随即命令子弟们将书信都烧了。人们都称赞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
在江州,钱徽清廉正直的志向没变。地方上盛行请客送礼,地方官往往将这些费用转嫁到农民头上,或者动用公款冲抵。江州府有牛田钱一百万,是前任刺史准备用来请客送礼的,钱徽将这笔钱放回府库,替代百姓交纳赋税。
以后历官工部侍郎、华州刺史。文宗即位,召为尚书左丞。不久,又出任华州刺史,旋即以吏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