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当前位置:汉程网 >历史 >历史人物 >李永

李永(唐文宗子庄恪太子李永)

李永
庄恪太子李永(?-838年11月6日),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文宗李昂之子,生母王德妃。太和四年(830年),册封鲁王。六年(832年),成为皇太子。爱好出游,荒怠政务,不听师傅韦温教导。开成二年(837年),受到杨贤妃谗害,幽闭于少阳院,险些遭到废黜。开成三年(838年),暴卒于少阳院,谥号庄恪,安葬于永陵。

  • 出生地长安
  • 本名李永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父亲唐文宗
  • 母亲王德妃
  • 谥号庄恪

唐文宗李昂是在哥哥唐敬宗被杀后即位的,他对父兄当年的怠政很是清楚,很想励精图治重现大唐盛世。因此,他在继承人问题上想选一个和自己相同理念的人。他只有两个儿子,在他看来都不合适,他看中了自己的侄子、唐敬宗的大儿子晋王李普,认为他能成大事,将他视若己出,欲立为太子,没想到李普没等到那一天就早早死了,因此文宗长年不再提立太子之事。虽然没有立为太子,唐文宗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李永于大和四年封鲁王。当时李永年幼,唐文宗认为要把他培养成材,就需要在他身边的人都是贤名之士,于是召见他的师傅元亮。文宗问了几个问题,元亮都不能回答,使得文宗很生气。文宗直接责问宰相说道:“鲁王可以教育,都应该是士大夫中的贤者,怎么是元亮这种人可比的。”于是为他选了贤良之人为老师,教育李永。在大和六年,李永被立为太子。旨意传出,天下都认为文宗的决定很正确。但是李永被立为太子后就陷入了后宫斗争之中,最终含冤而逝。

大和九年,甘露之变,使得唐文宗铲除宦官集团的计划失败。从此,唐文宗在国家大事上,形同傀儡,听从于宦官,但在内廷则可是他说了算,对于谁当太子,宦官们不感兴趣,乐的见他们争斗,反正最后谁当皇帝自己说了算。李永办宴会娱乐,老师多次劝谏他,都不听从。使得反对他的人找到了他的把柄。而此时王德妃不再得宠,得宠的是杨贤妃,她不满李永,多次在文宗面前诋毁李永,而且引出物证人证,使得文宗不得不信。说得多了,文宗对李永也不满起来,终于发怒了,他把群臣招来说道:“太子有太多过错,不能把天下交给他,今天的议题就是废了他。”群臣一听废太子,这还了得,赶紧上奏道:“太子还年轻,虽然有错,还可以改正。况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能够轻易废掉,请陛下宽恕他。”

御史中丞狄兼谟流泪为太子争辩。见大臣如此拥护太子,文宗心中有所动摇,没有马上下诏废太子。后来群臣接连上奏劝解,文宗也改变了废太子的心思,只是诛杀了他身边的一些人。

李永受了这场莫名其妙的打击,心中很憋屈,又没处诉苦,无法向父亲表明自己的冤枉,在这一年突然死亡。

儿子死了,文宗感到后悔了觉得自己冤枉死儿子了,只能追谥儿子为庄恪太子。

点击展开更多人物信息